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傳福音的腓利 —俯就、傾聽、詢問

    暑假已經過了一半,在過去的一個月中JC的青少年抓住疫情逐漸緩和的契機,也在神的保守下從戲劇營、退修會、到桃園牧恩堂短宣一連幾個營會一路順利完成。從門訓的角度,長時間、高強度、共同生活的營會是青少年們極為少數願意敞開心扉、能夠擺脫纏累、並能夠體會十字架救恩的機會,對青少年輔導來說機不可失。然而,作為曾經的青少年,我知道當暑假過去,當青少年回到現實世界的苦悶和壓力,那些宣洩的情感將被空虛取代,那些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將成為失落感。那是因為教會的營會和世俗的各種暑期營隊有非常多的共通點,除非我們有很清楚的信仰反省,並帶領青少年思想他們在營會中得到的每一個感動。這當中我不斷提醒他們的是傳福音的腓利的故事。

承先—成為宣教士的後盾

    「……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立比書一27

奉差遣

    今年宣教月的主題是「承先」,意思是鼓勵弟兄姐妹們:在宣教的心志上,承繼先人的艱辛步履,踏出一條信心的路。在教會的大堂與交誼廳牆上,貼著精心設計的海報,介紹當初建立起中華信義會的差會—北美路德信友會,帶著宣教的熱忱,是如何在重重險阻、困難與逼迫之下,在中國境內堅持下來站穩腳跟。讀到驚心動魄之處,真是為宣教士們展現的生命與見證動容,這絕對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能夠辦到的;若沒有聖靈的引領和激勵,他們很可能在現實與安全的種種考量之下,早就打退堂鼓放棄了。

寡婦的兩個小錢

    馬可福音12章有個非常知名的故事,一位窮寡婦奉獻了她賴以維生的兩個小錢。當時在場的耶穌如此評價:「我確實地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入奉獻箱的,比所有人投得更多」(馬可福音12:43)。這是一個有點難以理解的故事,如果一個人奉獻之後連生存都有困難,為什麼神還要這樣的人奉獻呢?在耶穌的眼裡,他判斷多跟少的根據,不是金錢的數量,而是有餘或是不足。人們都是因為有餘才去奉獻,但當這位寡婦卻是自己不足。耶穌紀念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