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良善不是選項

作者 趙元舜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為了因應不時的線上會議與線上聚會需要,八月的時候我們特別去了某電信商,要給家裡的無線網路升速。沒想到,不升速還沒事,升了速之後網路反而變慢了?打給維修專線、約了時間,維修人員卻放了我們鴿子—還不只一次。最後好不容易等到他來,「你們家的網路沒問題啊!速度很快。」「可是我們怎麼用都很慢啊,就算直接站在機器前面,速度連5M都不到。」「我用有線網路測試,結果是沒問題的!」「呃,你可以用無線網路測試嗎,因為慢的就是無線網路…」「不用測啊,有線的測出來沒問題就是沒問題啊!」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同意,有「溝」卻沒有「通」的溝通過程是很能惹動人心裏怒氣的。一開始我還能體諒維修人員盛暑奔波的辛勞,可是隨著一再被放鴿子,又碰上近乎打死不認的態度,讓我開始失去耐心,準備要用各種管道客訴我認為不適任的維修人員。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心裡突然出現聖靈的提醒:「你的恩慈跟良善,只是個選項而已嗎?」好像,我們已經習慣了「敬酒不吃吃罰酒」、「一手蘿蔔一手棒子」的思維模式:「你一直找我麻煩、跟我作對,造成我的困擾和問題,就不要怪我給你一頓排頭!」對我們來說,「良善」只是一個選項;當情況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就會痛快地按下「無須再忍」的按鈕。

     

    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良善」從來就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基督徒自然流露的生命特質。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是這樣勸勉這個常經憂患的教會:「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前5:15)面對那些惹動我們怒氣的人,我們常常以為是對方應該要改變,可是在這裡保羅切切地提醒我們,無論再怎麼理直氣壯,「以惡報惡」就不應該是蒙恩得救者的生命光景,而是總要追求良善。「追求」是個有趣的詞,像是一個過程、一條生命的路;如果說「以惡報惡」是人與人關係的終點,那麼「追求良善」就給所有關係帶來盼望和改變的契機。

    我們之所以能夠追求良善,不是因為道德上的需要或是社會價値,而是因為蒙恩得救的生命就是一個良善的生命,正如同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同一段落所強調的:「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他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帖前5:9-10)因為天父是良善的,所以重生得救的我們得以追求良善,離開以惡報惡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