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裡的溫柔
感謝主,在今年六月,我終於完成了三年的神學院課程,得以畢業。然而在欣喜與感恩之餘,要怎麼在期末所有作業報告完成交出之後、短短不到兩週的時間之內,把一家大小的所有行李整理打包、搬出在桃園的神學院宿舍、運回竹北,還要把宿舍打掃乾淨、回復原狀,成了我和文雅面對的艱鉅挑戰。於是整個宿舍在幾天之內,我們兩個人拼命收拾、拼命檢查,文雅負責收東西,我負責清理,每個角落都不放過,連畢典彩排當天清晨都還在收拾—終於在畢典前一天的下午,完成了宿舍清理工作。懷著一顆七上八下的心,請學校總務處同工來檢查確認,原以為會列出好幾條缺失,沒想到同工只瞄了幾眼,「很乾淨!很乾淨!」就輕輕放過,在離校手續單上簽名了。簽了名之後,我應該要趕快把剩下的東西搬上車,準備走人,然而卻感受到一股強烈的不捨與離別惆悵;心好像被挖掉一塊的感覺。
看著空空蕩蕩的主臥室,想著這裡是幫心寶換過無數尿布的地方,從她還小小一隻、到兩歲多已經能一邊換尿布一邊唱歌說故事;這裡是文雅吊著睡眼、拼命餵心寶喝奶的地方;這裡也是我們剛進神學院的時候,我和文雅交換著心裡的不適應與焦慮的地方。更不用說幫心寶洗了整整兩年澡的浴室,時有美味時有焦味的廚房,總是匆匆一邊扒飯、一邊用盡心思餵心寶吃飯喝湯的餐桌,上面總是堆滿了我們借回來的一大堆參考書;有時哭鬧、有時歡樂的客廳。心裡一下子激動了起來,久久不能平復。人事物雖然都已搬離,感覺卻依然溫熱熟悉。所以,明明學校已經簽名OK,但還是又打開了吸塵器,再把角落的灰塵清理乾淨—覺得她值得這樣的呵護,也期待她能以更明亮的姿態,再歡迎新的故事在這裡發生:下一個、下下一個…。
我想到出現在舊約聖經裡的那些祝福。祝福的對象雖然是人,可是似乎總是伴隨著一個特定的地點或是人事物,比如亞伯拉罕與神給他的應許之地(創12:1-3)、準備出曠野進迦南地的以色列人(申11:26-32)、得希伯崙為產業的迦勒(書14:13),甚至是那些被擄歸回、甘心住進甫從破敗中重建之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尼11:2)。無論是地點或是某個人事物,「祝福」代表一種很特殊的觀點:承認上帝至高無上的主權,可以在這地、這個人/這群人、這座建物、這件事情上面,施行祂自己奇妙的作為與計畫,帶來一種非比尋常的影響力—不是屬地的,而是屬天的。
「祝福」的裡面,其實藏著一種溫柔,是對於上帝恩典的期盼:存著信心、樂意看見一個又一個的恩典故事在這裡繼續發生,哪怕人是如何渺小,這裡再怎麼平凡、再怎麼不起眼,當故事背後的上帝被見證出來的時候,那生命的份量與重量是無與倫比的。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神使我們因信得以蒙福,也召喚著我們,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的生命見證,成為這地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