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同行

    小時候曾經在新北市(以前稱為「台北縣」)的中和連城路,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度過了幾乎整個小學生涯。老家旁邊曾經緊鄰著一條鐵路,在不多的貨運班次中,一輛一輛載著貨物或是水泥的車廂,就這樣匡噹匡噹地慢慢走著,這也是我對中和老家最熟悉的聲音之一。那時爸爸常常在下班回家後,帶著我和姊姊出門,到附近的雜貨店先買一包媽媽總是不准我們吃的口香糖,然後三個人一起走在鐵軌上,一邊數著踩過了幾根枕木,一邊聊著學校班上發生的事。聊了什麼內容現在當然都忘記了,但卻一直記得,回家前我和姊姊總是放慢腳步,捨不得口香糖的滋味、想再多嚼幾口;走得比較快的爸爸,也總是會放慢他的腳步,耐心地等著我們。

屬靈的真相

    新約中常用「屬靈」對比「屬血氣的」(或屬肉體的),在字義上讓我們容易以為屬靈意味著神秘的、或只是「心靈」的,而非實體。然而,無論聖經中講到「屬靈的」或是「在基督裡」,指涉的都是在神永恆旨意中已經藉著基督而實現的真實。

祂必救你遮蔽你

    「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詩91:3-4)

    當詩人在第三節提到,「神『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詩人延續從一、二節論到耶和華神是「『他』的山寨,是『他』的神,是『他』所倚靠的。 」藉著自己第一人稱的信仰宣認,到第三節邀請他要祝福的對象,以第一人稱的位置經歷神的拯救。詩人要他所祝福的對象知道,詩人自己所經歷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他個人經歷的安穩,是可以臨到他所祝福的對象身上。他邀請讀者,一同與他以耶和華全能者為生命的避難所。

洗腳

    我所追蹤的一個FB粉絲頁,最近因為關於「#後悔當媽媽」的主題討論的沸沸揚揚,而在網路上掀起了半大不小的波瀾。很多媽媽鼓起勇氣,承認並直面自己軟弱、後悔、孤立無援等等的情緒,而這些黑暗情緒當中有非常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被期待」:被期待成為所謂「模範媽媽」,有源源不絕的愛與忍耐,寧願輕看職場、放棄自我成就,總是能滿心喜悅地為孩子付出一切……。這些「期待」有些出於好意與關心,有些則是事不關己的風涼話,但是在那些自認不是天職媽媽的女性耳中聽起來,它們聽起來都和「情緒勒索」無比相像。更糟的是,職場中碰到情緒勒索我們大可以遞出辭呈一走了之,可是「母親」這身份卻不可能辭掉,是一輩子跟著的;而如果這工作又缺乏足夠的支持,那麼所有不管是善意與否的期待,都會一而再地造成母親心裡的「剝奪感」:「我的時間、精力、心智、才能,一直到我全部的身份,都要被剝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