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逆境中的蒙福

    我們通常以凡事順利等來稱有福的人,但聖經中有福的人卻常是經歷逆境出來的人。聖經所談的在逆境下之蒙福的人並非有過人之能力,或是聰明、智慧,而是信心!本於信而勝過逆境是相信耶穌基督最美的見證。以詩篇四十一篇為例,這首大衛的詩提到:他病重在榻,耶和華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給他鋪床。我曾說:耶和華啊,你憐恤我,醫治我!因為我得罪了你。我的仇敵用惡言議論我說:他幾時死,他的名才滅亡呢?他來看我就說假話;他心存奸惡,走到外邊才說出來。一切恨我的,都交頭接耳地議論我;他們設計要害我。他們說:有怪病貼在他身上;他已躺臥,必不能再起來。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詩41:3-9)。

認識神的美意

    大衛在詩篇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詩40:1-3)這開始的幾節使我們知道他經歷艱難的處境,蒙神的拯救得以勝過。我們信仰的路上也常預見困境,也使我們不斷的向神發出呼求。我們期待的是神賜給我們智慧,加添我們力量,使我們有充沛的才能來勝過環境中所有的難處。然而大衛的經歷並非如此,反而是在軟弱中艱辛的耐性等候(此字是重複等候這個字組成,也就是等候、再等候),直到神從天上伸手將他從困境中拉上來。這不是倚靠自己,也不是所期待神賜的勢力、才能,而是神做工!

信心的自我省察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四章談到我們本著信心行事,雖然每個人的信心有所不同,但其中要緊的是最後一句說: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若我們從這一節開始思想,許多時候當我們被質疑時,我們會說自己是有信心才這樣做或堅持的,而這樣簡單的說詞好像很容易的解決難題,但這就真的符合有信心嗎?這章經文,一開始提到要接納信心軟弱的,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也就是彼此有所不一樣的看法。但這裡必然是非關罪的事,因為聖經對犯罪的事是神定規的,是明確的。我們彼此接納,本於上帝收納每一個人,也是每一個人的主,也是使人得以站立得住的主,只要每個人都是為主而持守,也是為感謝主而行。雖是這樣,但並不表示我們都可以用這些話來作為我們行為的合理藉口,因為我們一方面心裡要意見堅定,不以此為行事方便的理由,一方面我們仍然要自我省察。

定意為先

    但以理在被擄到巴比倫之後,又被選到王宮成為官員的儲備人選,雖然從人看來是滿了好機會,但照著信仰的立場卻是滿了誘惑。但以理面對試煉,堅定的立下心志,在飲食上將自己分別出來。當我們思想更新耕心,要緊的是始於立志。我們順服聖靈的引導也是如此,正如保羅所說:「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立志並非要定一個相當長遠之目標,重要的是當下要緊的抉擇,是在環境中將自己分別出來,而這個抉擇攸關整個人生的方向,也是一生的心志,向神的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