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歸回憐憫

作者 李四海牧師 on . Posted in 牧者的話

    因著彼此生活習慣、認定上的差異,原本的猶太信徒和歸主的外邦信徒必然在信仰的路上存在不可避免的衝突。為了外邦人歸主是否需要受割禮、守律法,使徒們在耶路撒冷召開大會,彼此申論、爭辯(徒15:1-6)。最後彼得起來做事件的總結(徒15:7-12),據此雅各起來為整個爭論歸納且引出聖經,擬定建議的作法,為眾人所接受(徒15:13-21)。如此,暫時止息了彼此之間的紛爭。在此事件上,我們學習教會內會有不同的看法,或是不同的堅持,如何解決紛爭。使徒們看重的是:合一、聖靈作為的見證、以信為本、神的話語、不將自己的軛加在對方身上。

    教會是神的家,與家一樣首要在意的是合一,不可以因彼此的堅持使家人的關係分裂,在基督裡合一是主耶穌的吩咐和所禱告的(約17:20-23)。其次是看見聖靈的作為,外邦人歸主是聖靈的作為,不是人的意思,有神為他們作見證,這是彼得申論的重點。猶太人與神立約是出於神,外邦人信主也是,這樣二者必然不存在本質上之差異,是可以合一的。我們要接受是神將我們放在一起。因著這一切都出於神,必有神話語為依據,正如雅各舉舊約經文為證(摩9:11-12)。彼得強調外邦人也是藉著信得了潔淨,而非守律法,還有一樣是: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跟其他的一切都無關(徒15:9、11)。

    這在彼此有差異時,人所認定的合一,往往都是期待對方、要求對方和自己一樣。因而總是會舉聖經中的例證、應用神的話等等來為自己的立場、看法背書,若兩造均是如此,必然造成雙方無台階可下,衝突無法解決。有一件要緊的是,在彼得的論述中,他警告說:「現在為甚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徒15:10)這常是我們所忽略的,不自覺的引經據典而將自己負的軛加在對方的身上。如此一來,失去憐憫的心,難以彼此接納。我們若都是主的門徒,當負的是主的軛,而非人增添的軛。

    宗教改革時期,多少人都高舉因信稱義的旗子,但因著自己對某些真道看法的堅持而導致彼此分裂、相爭,全然看不到憐憫。因著彼此有憐憫的心,在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得著大家的認同,教會得著合一,能夠彼此給時間,逐漸的在信仰生活上調和、一致。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另有一件爭議事端是保羅和巴拿巴因馬可而分開。聖經沒有說誰對誰錯,而是彼此接納,讓聖靈在每個信徒身上做工。我們在家中也是如此,總是會有彼此差異,要緊的是站在真道上,但不失憐憫的心,甚至要更看重憐憫,因為主耶穌也是這樣看我們。求聖靈幫助我們總是體會主的心,憐恤身旁的人,在基督裡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