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從十一天到四十年

    最近的空中主日學我和大家分享申命記,這是摩西離世之前一週所說傳講的信息。摩西一開始將時間拉回到四十年前,也就是他們離開埃及的日子。當時他們來到西奈山,領受神的誡命、例律、典章並與神立約。此時前往應許之地只要十一天的路程,但以色列人卻在探子回來之後毫無信心、大發怨言,甚至要殺死摩西、重立領袖。因此,神的憤怒臨到他們,這一群出埃及二十歲以上的男人,除了迦勒、約書亞都要死在曠野。他們雖然認錯了,也願意上去爭戰,但這樣自以為是的作為又再度得罪神,因為神已經不應允了。他們不聽,結果大大的戰敗(民12-14)!

曠野中的跟隨

    當我們分析不同的世代時,總會給予一些名稱作區隔,如最近的世代稱為Z世代。在不同的社會思潮中,也是如此,看似有許多不同的進程、變化,或可歸諸於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衝突、妥協與運作等等緣由,但歸根究底都還是以個人為本位的。這世界也是以每個人自我為本位做教導、運作的,因此,我們追求以成績、能力、成就、所得等,也用這些包裝自己,披在我們的外面,作我們的身份。在心裡,我們告訴自己,這是我努力、用功、付代價等等得著的,是我所當得的。我們也自然而然的以此來教導或評斷人,甚至用這些來包裝人,以為自己是深愛他們、幫助他們,然而與人的衝突或對立也因應而生。

疫情下的福音使命(下)

    福音使命要從耶路撒冷開始,對我們而言是從個人家庭,從我們身邊與我們同住的人做起。福音是使人得著耶穌基督的生命,要救一切相信的,這本來是非常美好的事,我們也應當樂意去傳。但攔阻我們,使我們裹足不前往往是我們的成見。當我們面對一個熟悉的人,裡面立即有你就是這樣、改變不了等等意念,這就是我們的成見。或許這些看法是正確的,對方也著實難以改變,然而福音不正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要做改變嗎?我們的目光若一直被對方應當這樣、應當那樣所侷限,甚至沒有任何的期待或希望,那麼我們要自己先悔改,因為我們已將自己的意思凌駕在神的意思之上了!

疫情下的福音使命(上)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變化。有人調查說,被關在家的日子,上網看各式各樣娛樂資訊多了,各式各樣購物的信息層出不窮,還有追劇的時間長了,但不知基督徒是否會有所不一樣?我們會不會為人代禱、禱告的時間長了,關心人的時間多了,讀經、靈修的時間也長了,也更專注了?或是我們憂愁的時間多了,衝突的情緒漲了?當疫情使我們停下往外的腳步時,我們更是要反省在家的時間。這是倚靠聖靈結出自律,也就是節制的果子最美好的環境,也是裝備自己等候重新出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