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信仰的實在

    以色列人在信仰的道路上與其他民族有非常不一樣的經歷,他們是以整個民族來經歷神,且所走過的路徑與時間可以說是比其他民族更為多樣、深刻與長久。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是何等的密切,而上帝向他們所做自我的表達,更像親密的夫妻,或像嚴厲的父親、慈愛的母親,是何等的直率、坦白、掏心挖肺。同樣地,主耶穌也是正樣呼喚著門徒,一開始呼召他們來跟從,然後他們與祂同住、同行。祂看他們正如同天父看祂一般,祂待他們也是一樣,全然的將自己所有的給了他們。祂真的與門徒同活!

信仰的感覺

    新的學期開始了,感謝主的恩典使台灣的疫情可以顯著的趨緩,可以再度回到大學生團契中與他們一同分享。年輕的弟兄姐妹最常問的是神在我身上的旨意是什麼?什麼是神對我的命定?這些是他們從教會中領受的,我想他們不單單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而最重要的是可以活得對信仰很有感覺。我很想知道在我大學時期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可惜我當時尚未信主。最近從當時契友的分享,知道他們當時在意的是好好裝備自己為主所用,如何傳福音、作見證。同樣的,這些都是當時他們從教會常領受的,他們也是一樣,期待自己對信仰很有感覺。

熱心與悔改

    主耶穌第七封信是給老底嘉教會。老底嘉座落在冷泉與溫泉交會之處,這交會的河水變成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溫泉水溫高,且含豐富礦物質,具有醫療效用,冷泉水溫低,具有提神解勞之效果,而主耶穌用溫水來比喻他們的生命,如同無用處的溫水(啟3:14-16)。這個城市是商業和軍事重鎮,也是當時富有的金融商業中心,有很好的製衣成就和醫療名聲,如有卓越的眼藥等。這教會不僅是極少見富足的教會,也沒有任何猶太人或其他信仰的威脅,然而信仰光景卻是沒有任何可誇讚之處,只有被嚴厲的責備。

疫情下再思

    最近讀到舉目雜誌「在臺灣默默耕耘二十六載的人—訪宣教士蘇輔道(作者:向遠)」一文,談到這位深愛台灣的美國宣教士蘇輔道帶著他的妻子在台東基督教醫院,面對許多的艱難和挑戰,但他們夫婦總是本著愛主與愛人的心默默耕耘服事當地的百姓。他們退休回到美國之後,又繼續在貧困有需要幫助的地方為主做工,也特別關心華人教會。他受訪時被問道:「請問你有什麼話對年輕的信徒說?」他首先推薦年輕人讀魯益師(C.S.Lewis)《小心魔鬼很聰明》(原書名:地獄來鴻)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