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預苦期(二) 十架路上的卑微

    預苦期的第二週,我們思想當門徒知道主耶穌要走十架的道路之後,所問的一些問題來瞭解門徒的心態。門徒會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會有的盲點。首先:「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太18:1)這是在人的思想中常常會想要明白的,就是天國的獎賞,或是說合理的期待,因為人總是有因果律,特別是自以為奉獻給神,或是事奉付出多,或是有好行為的基督徒。第二個問題是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這問題一方面是想標榜自己的忍耐已超乎常人,因為猶太人的慣例是三次,一方面也可能想知道饒恕的界線。我們在被誤解、冤枉、甚至被得罪、傷害的處境中,也會想要知道底線,因為我們不想再被傷害(太18:21)。

預苦期(一)面向耶路撒冷

    在預苦期的開始,我們來思想耶路撒冷與主耶穌的十字架。聖經提到耶路撒冷有二面的含意,一是地上的,一是天上的。這地上的也不是指眼見的耶路撒冷城市,而是用它來比喻國度與歸屬。保羅說這是二個約的比方,「一約是出於西奈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奈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我們是憑著應許作兒女,如同以撒一樣。當時,那按著血氣生的逼迫了那按著聖靈生的,現在也是這樣。」(加4:24-29)夏甲所生的本於亞伯拉罕的血氣不能承受後嗣的應許,而以撒是本於應許生的後嗣,這也是我們現在生命的比方,在我們裡面有屬血氣與屬聖靈之爭。

榮耀路上的苦楚

    最近北京冬奧剛剛落幕,再次的看見許多的選手為著勝利的冠冕付出了無比的代價,有人歡喜落淚得著榮耀,也有人失去勝利黯然落淚。在選手們奔向得獎牌榮耀的路上,都是受了許多的苦,經歷無比的努力、用心、堅持、忍耐和汗水與淚水。得著世上的榮耀是必要經歷如此多的苦楚,得著那天上的榮耀也是一樣。這是榮耀之路的苦楚,也是聖經所強調的苦楚,或是苦難。希伯來書2章10節:「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這裡苦難的原文就是「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的苦楚。

屬靈的爭戰

    當基督徒決定面對自己裡面的問題,願意照著神的話而行時,常常會感受到很明顯的爭戰,而讓人沮喪的是難以一勞永逸,總是有許多的無奈。我們會以為信主以前沒有這些內在的衝突,自己比較好過些也沒有太大的自責。事實上,我們信主前也是有內在是非之心的爭戰,聖經說:「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4-15)只不過,我們可以找著理由、解釋世人的作法等等,輕易的放過自己。但信主之後,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是不會放過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