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儆醒悔改

    主耶穌告訴我們要謹慎儆醒,因為我們在等候見主的日子,而我們不知道這日子何時臨到。我們要積極的準備,並且要準備好,因為新郎到了時候是來不及再預備的。這儆醒是每分每秒、無時無刻的,正如同這次的防疫。我們會有許多的擔心,因為不知道身旁的人是否染疫,是否接觸過確診者,也不知道有沒有病毒散逸在附近。我們只有時刻儆醒,隨時做好個人防疫。除了儆醒,我們更要禱告,因為當以色列有瘟疫時他們知道唯一的出路是禱告。最早記載臨到他們的瘟疫是亞倫拿著香爐跑到會眾中間,加上香,為百姓贖罪。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民16:46-48)。因此,他們知道要禱告。

禱告、禱告、禱告

    這幾天疫情突然嚴峻起來,許多原來的計畫被迫改變,或取消、或延期,我們原訂的水圳公園園遊會、堂慶也延期。同工們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也積極做各樣防疫準備。不僅疫情的艱難,連原本期待梅雨來解決水荒,也快要成為泡影。當神的百姓遇見這些艱難時,聖經一再強調瘟疫和乾旱都不是偶發事件,都與百姓的罪過有直接的關連。先知們一再地呼籲神的百姓要禱告,相信神的百姓在如此艱困中也必定禱告。然而,先知期待的不是舉辦嚴肅會的禱告,也不是大張旗鼓的禱告,都不是這些做給人看和作給自己看的禱告,而是悔改、再悔改、撕裂心腸的禱告。

看見盼望的母親—母親節

    母親是神最奇妙、最恩典的創造,她的職分、角色、位份也是獨一的、唯一的。我們與母親生命的聯結更是無可取代的,我們都曾經住在母親裡面,也與她合而為一。我們與母親不僅生命連結,更是在信仰上不可分,正如聖經每每提到以色列諸王的信仰時總是提起他們的母親。大衛的詩說:「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131:2)神同在的安穩如同幼兒在母親的懷中,更象徵著自己對神單純的倚靠和完全的信任。這尊貴無比母親的角色卻是充滿信心的挑戰,從懷胎開始,我的孩子將來會如何?將來怎麼辦?這盼望與怎麼辦相交替未曾止息。現代的社會更是充滿挑戰和未知,陪伴孩子的成長更是汗水與淚水、憂心與喜悅兩相交織。

節制的功課

    最近和幾位從小在教會中長大,清大團契大一的契友分享時,我問他們:「大學生活將近一年了,在信仰生活上有哪些挑戰?」他們的回答:讀經越來越鬆散、禱告也常常有意無意─還不只是有心無力、靈修沒有什麼體會、與非基督徒同學互動時間很少、花在團契和教會的時間雖多但卻沒有以前與主同在的感受等等。他們覺得每天都過得很忙、很累,也會想與其他同學一樣,找些新花樣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這群契友算是非常肯在信仰上堅持,大一就加入團契,也常回教會服事。他們離開被動的中學生活,進入凡事自我主動的大學生活,實實在在的考驗著自我管理—節制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