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愛心
啟示錄第二、三章是主耶穌寫給亞細亞七個教會的信,表明祂是全教會的主,也是萬有的主,而祂所在意的是教會是金燈臺,是祂的見證。這些信事實上也是給眾教會的,因為每一個囑咐都加上:「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祂知道眾教會真實的光景、個人生命的景況,有讚賞、勸勉的,有警戒、責備的,祂期望每個人都是得勝的,是可以在神的國度一同有分。我們可以從這七個教會得著屬靈的教訓,特別是主所警戒、責備的話語也是針對我們容易犯的錯。
首先是以弗所教會,這是用心追求真理、遵行真理、也分辨真理的教會。他們持守真理,肯勞碌、忍耐,也為主的名勞苦,並不乏倦。但主責備他們,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2:2-4)我們以為基督徒越認識主、越明白真理,應當會越有愛心,怎麼會是用起初的愛心來對比呢?也有人以為主耶穌責備的是他們不僅沒有越來越有愛心,連那起初的那愛心也失去了。其實,起初的愛心是最首要的愛心!起初的愛心是我們領受救恩的心,是從黑暗歸向光明、從罪人得著赦免、從浪子回到家見到無條件接納的父親的體會,也是馬太願意離開稅關、大擺宴席,撒該樂意從樹上下來,將一半分給窮人的領受。
起初的愛心是回應蒙主憐憫的心,是罪人死而復活的改變,是與基督捨己連結的心。當以弗所教會為真理而受苦、勞碌時,逐漸的從恩典上墜落,對人失去憐憫的心,也失去與復活主的連結。正如大兒子從田裡回家,得知父親為小兒子的回來宰肥牛大肆慶祝而生氣、抱怨(路15:11-32)。父親向小兒子動了慈心,哥哥卻只有是非、對錯,沒有憐憫。我們也常常是這樣,以為一定要有懲罰,要不然不公平。我們也擔心沒有懲罰,犯錯的會很容易再犯。但我們要明白的是,懲罰的目的不在於使作對的人高興、滿足,而是要人悔改、轉回歸向神。主耶穌要我們一直對人有憐憫的心!
起初的愛心是體會天父憐憫的心腸,因而對人蒙恩滿有盼望的心。在持守真理中受苦、忍耐的人很容易因著人的罪而逐漸失去領人蒙恩的盼望,正如主所說,不法的事增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這樣沒有愛心的遵行真理,成了保羅所說鳴的鑼、響的鈸(林前13:1-3)。當我們傳福音給最親近的人也常常會是這樣,不斷的被拒絕、否定,無言的排斥,都會逐漸使我們對他們的蒙恩失去盼望,其實這是我們失去那起初的愛心。我們當隨時不斷的自我提醒,我們是蒙憐憫的罪人,使我們不至失去憐憫人的心,因為「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