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詩人的呼喊-談敬拜

    在聚會開始我們都會一起先敬拜、歌頌神,這不是一個規條或習慣,也不是有人戲稱在等人到齊,而是無比要緊的心路歷程。我們一起來思想詩篇95篇認識敬拜的實際。首先,詩人向會眾發出呼喊:「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詩95:1-5)我們的心要被喚醒,要被興起,因我們是來到拯救我們的磐石面前,要一起來歌頌、讚美、感謝神,因祂的救恩,和祂的偉大崇高和奇妙的創造。

守本份的知與行

    守本分一直是上對下的期許,我們從小受教就不斷的被提醒,如作學生守學生的本分,長大了也是一樣,或當老師守老師的本分,或作父母的守父母的本分。聖經也提醒我們要守本分,也可以說盡本分,但每個位份上的本分是誰可以決定的,或誰給的才是正確的呢?例如,當老師要求學生守本分時,若學生不認為這是他當守的本分,那麼由誰來決定呢?也常發生的情境是,既使大家都認同學生必須做老師給的家庭功課,但老師給的份量、要求等是否也是老師自己決定就可以?若是過多或過少,是由誰來做判定呢?若考慮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同樣的要求是否合理呢?這是常見的,但聖經的吩咐卻不一樣!

得、享與知足

    傳道書提到人在世上的追求有三樣虛空,首先是求而不得,得不著所努力追求的或人以為理所當然的。當人一切的用心皆是為著所期待的目的,當最終卻無所得時,這樣所付出的成為泡影,這使所期望的落空、內心失落。或許有人會認為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也以此來鼓勵或安慰人,這或許會有暫時的抒解,但人心總是留著遺憾。若是一個殷勤的農夫面對歉收、荒年,或是考試失利的學生,這樣的說詞也實在很難令人認同。

信「神的心」

    聖經中早期有許多屬靈人,他們並沒有很多聖經的知識,也沒有很多神的話語可以思想,但他們卻是滿了信心蒙神賜福。例如挪亞、亞伯拉罕,他們願意聽從主的話,將自己從當時的世界中分別出來,選擇走神吩咐他們的道路。世人所引以為重要的,他們卻願意捨棄,為著神給的話語和應許。他們的選擇在神作為的開端,從人來看,實在是很難合理化他們的抉擇,不像我們可以從整體的歷程來做評論。今日我們擁有更豐富屬靈的資產,不僅有更多信靠神的人記載在聖經上,更有道成肉身的主親自向我們顯現,我們實在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