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得、享與知足

    傳道書提到人在世上的追求有三樣虛空,首先是求而不得,得不著所努力追求的或人以為理所當然的。當人一切的用心皆是為著所期待的目的,當最終卻無所得時,這樣所付出的成為泡影,這使所期望的落空、內心失落。或許有人會認為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也以此來鼓勵或安慰人,這或許會有暫時的抒解,但人心總是留著遺憾。若是一個殷勤的農夫面對歉收、荒年,或是考試失利的學生,這樣的說詞也實在很難令人認同。

信「神的心」

    聖經中早期有許多屬靈人,他們並沒有很多聖經的知識,也沒有很多神的話語可以思想,但他們卻是滿了信心蒙神賜福。例如挪亞、亞伯拉罕,他們願意聽從主的話,將自己從當時的世界中分別出來,選擇走神吩咐他們的道路。世人所引以為重要的,他們卻願意捨棄,為著神給的話語和應許。他們的選擇在神作為的開端,從人來看,實在是很難合理化他們的抉擇,不像我們可以從整體的歷程來做評論。今日我們擁有更豐富屬靈的資產,不僅有更多信靠神的人記載在聖經上,更有道成肉身的主親自向我們顯現,我們實在有福!

信靠神的心

    在信仰的生命旅程中,信靠、倚靠神是內心的操練,也是內心的試煉。這操練的核心是本於對神所應許、神的話語的信靠,相信神是信實的,必成就祂自己說的,而非人所期待、祈求的是否成就。若是本於人的期待或禱告,神可以照著成就,也可以賜予神旨意中要成就更美善的。攔阻、破壞我們信靠神的話語,選擇自己的路常常伴隨著相當合理的意念,甚至也合情的情境,導致我們內心常受打擊,感受委屈、消極、灰心,甚至憤怒。如何省察我們內在的本相好叫我們調整自己的視線,定睛仰望神的慈悲、憐憫,信得過神的話語?

走出孤獨

    我們內在生命會有許多的綑綁,孤獨感是其中之一。這裡所要談的孤獨,不是人的獨處,因為獨處可以是自己與自己內心的對話,也可以和神獨處、默想神的話。孤獨感是在情境中,雖然外在有他人、或是親人、或是同伴,甚至是配偶,但內心的感受是不被體會、理解,或是極強烈的失望等,所有的只剩下我一人的淒涼感。外在的孤獨並不必然產生孤獨感,例如,主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對門徒說:「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16:32)因為內心知道天父體會和靈裡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