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預苦期(二) 十架路上的卑微

作者 李四海牧師 on . Posted in 牧者的話

    預苦期的第二週,我們思想當門徒知道主耶穌要走十架的道路之後,所問的一些問題來瞭解門徒的心態。門徒會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會有的盲點。首先:「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太18:1)這是在人的思想中常常會想要明白的,就是天國的獎賞,或是說合理的期待,因為人總是有因果律,特別是自以為奉獻給神,或是事奉付出多,或是有好行為的基督徒。第二個問題是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這問題一方面是想標榜自己的忍耐已超乎常人,因為猶太人的慣例是三次,一方面也可能想知道饒恕的界線。我們在被誤解、冤枉、甚至被得罪、傷害的處境中,也會想要知道底線,因為我們不想再被傷害(太18:21)。

    還有在主耶穌談及婚姻的和諧是極為不容易時,門徒的反應是:「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太19:10)人想得到好處、滿足,但面對所產生艱難的處境時,人先想到的是逃避、放棄,還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綜觀這些問題,我們都是以自己為本位做思考,總是想到自己,這樣與十架路上的捨己直接顯出衝突。捨己的指標是卑微,對自己是自取卑微,對人是俯就卑微。主說:「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23:11-12)而人總是想著名與利,權位與尊榮,總是期待高位,握有指揮權、發號司令,既使是高位者口裡喊著謙卑,也只是說說而已。

    預苦期中我們反省自己是如何跟隨主耶穌面向十字架,不是約束自己讓自己顯得謙卑或是受苦,或是行善顯出對人的善意和憐憫,因為這樣一來,只是表面的功夫,沒二天就煙雲霄散。若我們是跟從主,要注目的就是主耶穌:「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順服之先,最要緊的是卑微,因為天國裡最大的是在世上心態最卑微的、最小的;饒恕人的次數是無止境的,雖是極為不合人的情理,總要饒恕;面對難處只有將難處全然背在自己的背上如同耶穌,倚靠神、謙卑順服。

    預苦期是在跟隨主的路上,我們深刻反省,不要以為自己是基督徒,是已經在跟隨了,而真實的跟從主,不是讀經、禱告、靈修、聚會、事奉等那些外顯的,而是這些要幫助我們裡面真實的自己卑微、肯俯就卑微。保羅提醒我們說:「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的,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6)求主光照我們的心,不僅在自高、自義、自利上悔改,更要在不甘心樂意自取卑微和俯就卑微上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