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宗教改革是革心

    每年的十月底我們紀念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常以當日的情境作為今日的警戒,思想改教所回歸的寶貴信仰,並以為反省和自勉。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從聖殿、聖城與猶大國的滅亡至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復活的歷程,更是神自己顯明的宗教改革,是我們可以反思的信仰回歸與復興。除了先知書,在這二約之間有三卷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與以斯帖記,不僅教導神的子民或住在聖地、或不在聖地,如何在沒有實際國家之情況下回歸神所喜悅的信仰生活。因為主耶穌來並沒有照著當時以色列人的期待建立大衛的國、聖殿、聖城,反而是以祂自己為房角石,建造祂自己的身體,就是教會,且教會要讓人看見那看不見且經歷神的國、神的殿、神的救恩之城。

高高在上或同在同行

    有些人的信仰對真神的認識集中在祂是垂聽禱告、應許和賞賜福份給我的神,也是監督、看管,將來要審判我的那一位。前項是信徒所期待和看重的,也常常在需要中,或困境中經歷的,但當禱告不蒙應允或艱難沒有挪除時,神變成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後者常是被忽略的,因為日子一直以來都是一樣,世上的好人、壞人的遭遇、信徒的處境等也沒有什麼改變,主再來的跡象也都一再地被提出來,但沒有真實的臨到。不少人在信仰的開端充滿信心、美好的盼望,但逐漸地被一切看來沒有多大的改變或是忽高忽低的信仰體會使信仰生活機械化、原地踏步、甚至一退再退。

機會與回應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希望能夠有機會,抓住機會,以免錯失良機,但人以為的機會也常與所牽連或是引發的試探不可分。例如上司給了一個升遷的機會,但要常常出差或是加重工時,或是熟人給了一個高獲利買賣股票、或投資的機會,甚至學生暑期高時薪打工的機會等等,都對當事人極大的考驗。在面對所謂的機會時,如何分辨是神給的,為了成就神的旨意;或是惡者的試探,出於個人的私慾,為求個人的榮耀、地上的好處呢?但也非只要是有世上的好處都是不好的,然而有些容易分辨,有些則是很難區別、不易看清楚,例如聖經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看起來相似,卻是極為艱難的試煉。

神的兒子與神的僕人

    我們是神的兒女,也是神的僕人,這二種身份同時賦予我們。我們原本與天使、天軍或其他受造物一樣都是神的僕人,但如今藉著接待耶穌,信入祂的名,得著天父所賜的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然而我們容易對這二種身份有所誤解,其一是有人以為我們只要作神的兒女就好,這樣又享受神的一切豐盛,又等著進天國多好!另一是擔心交帳的日子,害怕自己沒有做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成為又惡又懶的僕人,在黑暗中哀哭切齒。我們的這二種身份是一個很放心,另一個很不放心,是分離的或協調的、衝突的或相輔相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