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上帝不愛我嗎?

    現今的社會步調快速、重視效率,我們也被訓練成凡事不問過程只重視結果;不論是我們在職場工作、家庭的生活、夫妻的互動、子女的教養,甚或是信仰。因此,常常在一些事上,如果結果不令我們滿意,就會感到失落、灰心,甚至懷疑自己的信念。這種只重結果的思維,讓有些弟兄姐妹在信仰中感到失望,覺得上帝不愛他們、都不回應他們的禱告。

搬心家--樂意獻上不完美的器皿(二)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1-2

局外人的福音

    這一年我開始和青少年講「路加福音」。當時我借用選舉期間某陣營的競選口號:「把基督信仰還給你」。因為基督信仰不應該是父母親的、充滿教條的、保守過時的...…,就如同許多人對基督教的印象。這也讓我們很難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對話。整卷路加福音可以用四章18-19節的這段話總結:「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那是成年後的耶穌,領受了聖靈如鴿子降臨、勝過了魔鬼的試探,回到故鄉拿撒勒的會堂宣讀的一段以賽亞書的經文。​

是的,你將復活

    「復活」是基督教關於彌賽亞敘事當中最核心的一部份。沒有耶穌的死裡復活,基督教只是嘗試用一種感傷的態度鼓勵人追求聖潔與敬虔,和最廉價的正面勵志思想、或是心靈雞湯其實沒有太大差別。然而,正因為基督徒篤信耶穌的死裡復活,這個信仰與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學迥然不同—「復活」完全超越人類所有的理性經驗,它本身所隱含的信息是如此的陌生於我們的此在與此世,以致於我們必須、也僅僅能夠以「信」來面對它。事實上,「復活」對人類所有的詮釋和權柄,發出了空前絕後的挑戰:「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11:25-26)耶穌不僅自己復活,連帶著祂也要讓一切信祂的人經歷復活;連死亡這道坎都過得去了,人生還有哪道坎是復活之主過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