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搬心家 - 樂意獻上不完全的器皿(上)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1-2

糾結的兩難

    年節期間遠方的遊子與親朋好友常會有大匯集,團聚時刻常會讓人有些近鄉情怯!面臨突如其來的關懷,學生容易被「關心」功課升學計畫?畢業了會接著「關心」找到工作收入?單身者會被「關心」情感動向、擔心被催婚?剛結婚成家的會被「關心」何時生小孩?這樣的社交性的關懷發語詞,有時成為自我檢視的角度,甚至會帶來催促不安跟焦慮!似乎礙於倫理或是人際互動的禮貌,但又覺得自己理當主張自我權益,持續落在兩難跟糾結!

從「客製化」到「無役不與」

    今年是我們第三年參加「青春飛翔靈修營」。我和修弘帶著六位高中生參加在三育基督書院的高中營,查考的書卷是使徒行傳。大會特別設計第一天到魚池當地的教會和市街上參訪。晚堂的講員則是來自宜蘭利澤簡的年輕牧師,他正帶領一個平埔族噶瑪蘭家族為主的傳統教會轉向社區和年輕人開放。

踏出去—得豐盛

    前兩週榮森牧師的主日信息是約書亞記第一章,其中有幾個關鍵字值得我們細細思想。

    首先是腳掌所踏之地。這裡的「地」字,比較像是小範圍的立足之地,配合「踏」的動作,就呈現出「兌現」、「支取」應許的動態畫面—憑著信心每勇敢踏出一步,就是在兌現應許。這背後的意義是:神的應許一直在那裡,神的百姓要有信心的「行動」去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