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悲哀

作者 趙元舜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在何西阿書第四章,先知對當時的北國以色列發出指責,他們「起假誓,不踐前言,殺害,偷盜,姦淫,行強暴,殺人流血,接連不斷。」(何4:2)在這沈重的一章當中,最有問題的還不是人民,而是祭司,也就是理應被分別出來、事奉神的一群人。他們理應知曉律法,殷勤地按著律法獻祭—也就是為百姓、社會、國家代求—並且將律法及律法中神的心意教導百姓。先知何西阿看到這個社會從上到下、全面性的背離神、悖逆神,他在神的心意中發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這地悲哀,其上的民、田野的獸、空中的鳥必都衰微,海中的魚也必消滅。」(何4:3)

    這句經文饒富深意,因為當時的北國以色列應該沒什麼人覺得悲哀。在耶羅波安二世的統治下,北國的國勢空前強盛,軍事、文化、商業經濟都到達了頂峰。在全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先知的指責與警告顯得格外刺耳,他的聲音似乎總是跟主流民意站在對立面。其實先知並不是故意要唱反調,而是敏感於、也心痛於上帝選民的一種慣性:他們總是習慣性地忘記施恩的神,想盡辦法追求物質的滿足和成就,以致於去崇拜那些似乎可以給出膚淺物質承諾的假神與偶像。他們越是如此,欺詐、殺害、偷盜和種種的道德敗壞,就越發地層出不窮;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社會出了大問題,但是物質的豐盛和繁榮的表象,麻痺了人的感受與良知。

    台灣何嘗也不是如此?從年初開始發生一連串的爭議事件,從兩岸局勢、食安,到虐童及其暴露出的社工困境等等,這個社會同樣並沒有覺得悲哀。有一陣子媒體上出現一些省思,感嘆台灣人只懂得追究責任、卻不想釐清更深層的結構問題,但情況可能更糟:我們只想找個看不順眼的代罪羔羊,把問題往它頭上一丟,埋起來就沒事了。然而,和何西阿時代的北國以色列一樣,用科技、文創、股票指數、房地產與所謂的文明包裝起來的台灣社會,其實裡面充滿了死亡與悲哀。在街景相對整齊清潔、綠蔭公園充斥的竹北新市區,可以發生最不堪聽聞的死亡車禍,住著隨時走到生命臨界點的心靈軟弱者,也塞滿了背負沈重房貸負擔的上班族。

    福音在哪裡?其實先知已經給出了線索:「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無人認識神。」(何4:1)在眾民齊心的悖逆之中,神仍不放棄與他們對話,因為只有認識獨一真神,才能有真正的誠實與良善。神對以色列人說話,今日同樣也對我們說話。在社會出現悲哀、裂縫與破口時,讓我們不再佯作不見,以代罪羔羊或物質方案作為麻醉劑,而是站在破口、舉起禱告的手守望。「我要回到原處,等他們自覺有罪(或譯:承認己罪),尋求我面;他們在急難的時候必切切尋求我。」(何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