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局外人的福音

作者 邱崇原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這一年我開始和青少年講「路加福音」。當時我借用選舉期間某陣營的競選口號:「把基督信仰還給你」。因為基督信仰不應該是父母親的、充滿教條的、保守過時的...…,就如同許多人對基督教的印象。這也讓我們很難和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對話。整卷路加福音可以用四章18-19節的這段話總結:「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那是成年後的耶穌,領受了聖靈如鴿子降臨、勝過了魔鬼的試探,回到故鄉拿撒勒的會堂宣讀的一段以賽亞書的經文。​

    「叫我傳福音…」和「差遣我報告」組成了一個排比的句型。傳福音給誰?貧窮的人。這貧窮的人指的就是被擄的,瞎眼的,受壓制的,和那些「不被神所悅納」的。「貧窮」在希伯來文中可以廣泛地指涉那些弱勢的社會階級,包括女人、小孩、窮人、罪人、還有外邦人,非常類似以弗所書裡面所說的「局外人」:「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2:12)在當時這些人被認為與神國無分,因為神國是屬於「局內人」的。

    然而,耶穌刻意地以「局外人」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耶穌回到故鄉拿撒勒,那個位於加利利山脈最南端,交通閉塞的小村落。「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約1:46)說明了該地位處窮鄉僻壤,耶穌出生木匠之子的寒微,更在「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的對話中凸顯出來(22節)。別忘了這位耶穌才剛在聖靈降臨中領受屬天的榮耀,更在與魔鬼的四十天爭戰中全然得勝,他卻希望強調他在人面前的卑微。

    其次,耶穌所傳講的福音是「局外人」的福音。基督的國度要帶來整個價值體系的翻轉,就如同後面第六章所揭示的,那些貧窮的、飢餓的、哀哭的、和為義受逼迫的有福了,那些富足的、飽足的、喜笑的、受這個世界歡迎的反而有禍了。這不是說我們要把自己弄得很窮、過得很可憐,而是那些世人追求的價值不應當是我們所追求的。

    第三,這個福音是傳給「局外人」的。這段經文的原出處是以賽亞書61章的1-2節,然而耶穌在朗讀的時候卻刻意地略去了最後一句:「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因為當時的猶太人將統治他們的外邦人視為仇敵,將戰勝外邦人視為福音。就好像我們也常常將生活中的生存競爭視為戰場,將世上的成就視為得勝。耶穌卻是將罪和死亡的權勢視為仇敵,將外邦人視為福音要得著的「局內人」。

    耶穌以「局外人」之姿進入世界,傳講「局外人」的福音,並將福音傳給「局外人」。基督信仰本質上是一個十分「激進」的信仰,而且也必須如此—如果我們的信仰和這個世界沒有甚麼不同,那麼我們有甚麼資格要求我們的孩子不要隨從這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