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悼念睡了的家人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4:13-14、17-18)

婚約~一生一世的委身

    在教會的婚禮中,常常看到新郎新娘兩位主角,相互的訴說對婚姻和對方的誓言;而牧師也在證婚的環節中,引導雙方在主前立下彼此委身的盟約。兩位主角在喜悅的氣氛下,豪爽的回應「我願意」;我願意?!在那個當下,在一旁觀禮的我心裏總是會有一個聲音,他們真知道他們在願意什麼嗎?因為在基督信仰中,婚姻之約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而是一個在神面前立下的神聖盟約。「盟約」(Covenant),意味著不是基於利益交換,而是出於彼此的委身與神面前的應許。這盟約包含了忠誠、彼此扶持、合一與愛。因此,耶穌在馬太福音19章強調,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說明婚姻之約的莊重性,不應因一時衝突或困難就被撕裂,而是一生一世的彼此委身在夫妻的關係中。

從「亂」和「空」中拯救的神

    這個暑假JC的青少年乃至於全教會的孩子們都浸泡在約瑟的故事中,那是聖經創世記對於以色列先祖的記載。所有的大場面、大製作都是為了讓這些本來耳熟能詳的「故事」化作身歷其境的探險和感受。事實上,當神在西奈山上向摩西啟示創世記之時,以色列百姓也被上帝放置在曠野四十年,那更像是一場大型的體驗教育現場;每一個在我們看來遙遠的敘事或是鋪陳,都向著神百姓真實的處境說話,並帶出直接的應用。

愛的代價

    路加福音第七章記載,有一位法利賽人西門請耶穌到他家裡,和他一同坐席吃飯。有人請耶穌吃飯並不希奇,希奇的是這竟然是一位法利賽人;在福音書大部分的段落中,他們不斷地質疑耶穌、試探耶穌,對福音採取抵擋不信的態度,因此即使西門稱耶穌為「夫子」(路7:40),他的動機仍然格外耐人尋味。不過,這段故事最著名的並不是西門,而是宴席上的一位不速之客:一位拿著香膏的女子,她用眼淚濕了耶穌的腳、用頭髮擦乾,又用嘴親耶穌的腳、「把香膏抹上」。對於看見這一幕的主人西門,經文如此描述他心裡的想法:「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路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