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拾回你「想丟棄的」

    在團契「人生拍賣會」活動,主持人標示物項的底價,再讓參與者競相加價,最後高價者得標!我賣力喊價搶購的分別是「怎麼吃都不會胖的體質」;「有真正渴慕神話語的心」;「勇敢有毅力的面對人事物」!當我擁有這三寶,當下覺得人生似乎滿足?但是完整嗎?

耶穌的門徒訓練

    聖經中有兩處記載耶穌教導門徒禱告。我們一般比較熟悉的版本在馬太福音,然而路加福音十一章同樣記載著主教導門徒禱告。經文的背景發生在耶穌三年多傳道生涯的最後時刻—此時耶穌正帶著門徒走向耶路撒冷,在那裡耶穌要被釘十字架。如此一來問題便產生了:過去的三年中耶穌難道沒有教導門徒們禱告嗎?門徒甚至懇求耶穌:「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11:1b)

艱難的餅,困苦的水

    生命有時好難,真的好難。

    人生有時好殘酷。

    「怎麼會這樣?」我們無言以對。

    無法解釋,掙扎無效,想追究於事無補,提起精神也貌似沒有意義。

    我們知道人生最終的目的地,信仰的底蘊至少給我們這個確據,但很多時候我們放眼卻尋不見通往釋放與盼望的道路。苦難像不定時炸彈,霎時引爆,接二連三;招架不及,我們被擊倒在地,暗暗想著不如歸去,卻又不甘心不忍心,知道不能這樣自私,不能這樣偏行己路。於是心在泥沼中拉扯拔河,表面看是沈著靜止,內裡卻是疲憊不堪,分不清沁的是淚水還是汗水。好累,好累。好想放棄。

「困」難

    上個主日的講台信息談到,在生活當中,常會遇到一些景況,使我們有焦慮、擔心,甚或是害怕、生氣等各種負面情緒;而長久在這種壓力及情緒中,會影響我們的生理,產生一些症狀,如失眠、頭痛,甚或一些強迫的行為(購物、暴飲暴食…)。這些觸發我們負面情緒的狀況,常常和過去成長過程中,我們經歷的一些不好的經驗有關。這些傷害有些來自原生家庭,有些是在學校、社會各樣的人際互動中。受傷的事件如果沒有好的處理,隨著時間漸漸遠去,傷口雖然癒合了,但傷痕(記憶)卻留在我們的心裡,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中;每每有些類似的情境發生時,就會勾起我們潛意識中的傷痕,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這些罪的纏累,不斷綑綁困住我們,成為生命中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