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VBS的事奉門訓青少年
VBS(Vacation Bible School)是整個教會一起參與的巨大營會,集結大量的人力和物資、需要長達數個月的徵集、預備和弟兄姐妹各樣的恩賜擺上。青少年負責第一線直接接觸兒童的部分。但早在青少年進駐現場之前,整個前置作業已經大致完畢,JC的青少年也成為第一批領受「恩典」的人。VBS的設計理念包括:1) 體驗式教育,強調身歷其境而非傳統的課堂學習;2) 兒童為中心,給予兒童更大程度的自由和選擇權,例如以市集的方式讓孩子自由探索;3) 關係取向,例如「支派時間」(「埃及家族時間」)圍圈坐在地上讓孩子和成人(青少年)間用家人的方式建立親密的互動。同時,在VBS的原始設計中,盡可能地不使用競爭或是交換的方式創造動機;避免孩童過度依賴外部的誘因,而消滅了原本內在的興趣和好奇。
在這樣的設計下,青少年將可能因此感到較少的賦權(empowerment)、面對可能較為混亂(chaotic)的局面、必須放下青少年的文化並俯就孩童的需要,同時又更難動員孩童…這些都可能帶來無助和挫折的感受。然而,生命的成長來自於認識到自己是罪人、知道自己的裡面沒有良善,因此全然轉向—單單投靠耶穌。生命成長的契機來自那些「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卻依然知道自己是深深地被愛著」的時候。這些年來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在門訓青少年,這意味著必須給予青少年(無論年齡)各自的成長空間,在基督的恩典中,鼓勵他們關注於內在的省察,在聖靈的引導和幫助下「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並化作成長的契機。在這樣的門訓思維下,我們用幾個原則帶領青少年服事:
a.區分「愛」與「被愛」:我們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去愛,更沒有能力像耶穌那樣去愛。愛必須從神而來,是被赦免和接納的罪人感恩的回應。也因此我們首先鼓勵青少年「被愛」-自在地表達內在的需要和慾望、軟弱和掙扎,在禱告中用愛陪伴;以至於青少年不需要用自己的血氣和意志力服事—這樣的愛不去控制、不求成果、也不求自己的益處。
b.俯就(accommodate )而不是吸引(impress):在事奉中我們最好的榜樣是道成肉身的耶穌。祂放棄祂原本的尊貴和身分俯就世人。世人看為卑微和羞辱的「十字架」是神和人相遇的地方,也是福音被表達出來的方式。也因此我們希望青少年放棄依賴他們比較優勢的文化吸引孩童,而是俯就並委身在孩童當中、傾聽並理解孩童的世界。
c.堅忍(perseverance)而不是表現(performance):綜上所述,青少年在營會中的角色主要並不是用他們的表演或表現去吸引孩童的眼光,或是讓孩童更順從青少年,而是藉著青少年的生命樣式和見證表達出我們所領受的福音。這當中需要的是堅忍,也在共同的堅忍中我們經歷到上帝的信實和作為。我們需要放下以事工為導向、追求成果的價值觀;營會中最高、也是唯一的肯定是「你們這忠心而良善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