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希望與盼望

    這週在高中的「信望愛社」社課上,我請學生們寫下三張紙條。第一張寫的是十年後能發生在你身上最夢幻的事;第二張寫的是十年後你的人生能發生最悲慘的事;第三張寫下十年之後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寫好的三張紙條分別放入三個小氣球中充氣、貼在牆板上。然後如同夜市射氣球,每個人有三發飛鏢的機會。這是一個很公平的遊戲—好事、壞事、和平凡事的機率都是均等的,而且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怎麼擺氣球,也可以自己瞄準目標,盡可能趨吉避凶。但遊戲的結果卻有點出乎所料。

我心靈得安寧

    今年一月中社區電梯換新,為期一個月不能使用電梯。這是22層樓的建築物,我們住16樓。這之前,我們想了好些方案,在這一個月期間如何安置兩位高齡父母。父親中風9年,不能行走、不能言語,母親失智雖能行走但無法爬多層樓梯。最後,決定不動,禱告求主保守二老一個月不出門期間,他們不能生病。就在電梯可以使用的當下,我父親生病需要就醫,馬上享用最新的電梯到急診。我們的主不誤事!

一粒麥子- 寫在預苦期,和曉恩一家臨行之前

    「曉恩買到去查德的機票了!」這是幾天前Line上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還和我們說說笑笑的曉恩欣芸一家,明天之後就要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語言、氣候、舒適程度的環境中,並投身在非常不一樣的教會事工中。

疫情中預苦期的思想

    「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三20

    聖灰日在信義宗傳統是預苦期的開始,扣除六個主日的四十天,直到復活節前。預苦期的開始對華人教會是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節期,其中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於預苦期前後往往會和寒假與農曆新年重疊。在各樣旅行及家人團聚吃喝快樂的的時刻,一個提醒我們悔改、省察、刻苦己心的節期顯得多了些違和與衝突感。禁食、禱告、省察、悔改,與旅行、餐聚、逛街、玩樂,光列出來就如同兩種平行時空的生活方式。在歐美的這個節期,正是寒冬、冰冷、落葉、孤寂,等候盼望春天與新生命來到的時期。然而,在台灣,四季如春的環境,預苦期不會借著氣候讓我們能清楚的感受到,更隨著農曆年節期的歡樂,變成每年我們都需要「刻意」去記得、思想和體會的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