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凡事謙虛

保羅說:「你們行事為人當與你們被召的呼召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弗4:1-2)謙虛是謙卑和虛心,對人來說是美德,也是許多人渴望追求的。然而弔詭的是,我們自認為有了謙虛時,就沒有了謙虛!我們只能希望有,但實在不可能有!謙虛不僅是沒有自傲與自憐,且有實在的美善,是屬基督的生命,也是屬天的生命。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謙虛非人努力去做而可以達成的,因為我們天然人的生命是被罪所轄制的。那麼,什麼是謙虛,何以我們得以凡事謙虛?

與聖召相稱

保羅勸勉信徒說:「你們行事為人當與所蒙的召相稱。」(弗4:1)行事為人就是生活,相稱的意思是配得過、對得起、值得。換言之,信徒的生活應當配得過所蒙的召、對得起召他的主,或說主為我們死是值得的。然而,我們稍微的思想必然承認我們作不到!使徒若是這樣吩咐,而我們又必然作不到,那麼這勸勉有何用意呢?顯然我們這樣想忽略了最要緊的部分,那就是,這句話是對有神兒子生命的人說的。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耶穌基督生命的人,應當照耶穌的樣子將耶穌的生命活出來,相稱的意思變成為完全相似的意思。

與主同行的禱告

主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告訴門徒,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祂所寫的。」又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門徒並不認為自己會跌倒,彼得首先發難,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祢同死,也總不能不認祢。」其餘的眾門徒也都是這樣說(可14:21-31)。話雖是這麼說,接著主耶穌邀請門徒和祂一起去客西馬尼園禱告,但一連三次,和祂一同去禱告的彼得、雅各、約翰三人,都睡著了!之後,我們知道彼得既使被主提醒,仍然三次不認主。與主同行所面對的挑戰,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與這些門徒不一樣嗎?

社會最需要的是基督徒的禱告

從使徒保羅寫提摩太前書可以看出來初代教會在後期面對許多的艱難,有深具猶太色彩的教導、荒渺無憑的話語、偏離道德的說詞、和不符真道的信仰等等。保羅提醒提摩太說:「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3-5)顯然當時許多人都標榜「愛」,但合乎真道的愛來自於:沒有罪和罪惡污染的內心,沒有偏離正直和沒有虧缺的良知,以及沒有虛假的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