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恩典與救主-父親節

    在親子關係上,忙於工作的父親以為只要全家人過得豐盛無缺,孩子們的學業,有安親班或是可以補習、家教,甚至安排有許多旅遊、出國等,一切似乎滿足他們所有的需要,這就盡了父親的責任。這是我們以所施的恩典取代我們這個人,而孩子們真正要的是我們這個人的同在勝於我們所給的和為他們做的。我們也常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配偶或其他家人。反過來,在信仰上也是如此,我們常看重恩典過於施恩的主。例如以色列人在曠野時,每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希望難題可以迎刃而解。若不合心裡所期盼的,他們就向摩西發惡言,甚至向神發出怨言。

帶著豐盛的恩典前往

    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的弟兄姐妹,渴望見到他們,然後繼續前往西班牙去傳福音。如果今天我們是羅馬教會,使徒保羅想到我們教會來,也告訴我們他的計畫,我們有什麼期待?在他宣教的聖工中,我們能做什麼?保羅先說:「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1:11-12)信後面說:「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羅15:24、29)同樣地,當曉恩一家要前往中非查得傳主福音、為主得人,我們擺上什麼,使他們也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呢?

我是誰–生命關鍵的問題

    查考聖經,我們敬佩那些忠心事奉、犧牲奉獻為主的僕人,讚嘆他們的信心、勇氣、忍耐和愛主的心,卻也以為自己的靈命離他們甚遠,很難將自己與他們做任何的關連。一般人的想法是:若我們也有這些內在的特質,就可能與他們一樣,但這些人並沒有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為優秀、或更有本事、能力。例如摩西說自己是拙口笨舌,保羅說自己是為未到產期而生,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林前15:8-9;弗3:8)。然而神卻揀選他們、呼召他們,他們可以為神大大所用的關鍵在哪裡呢?我們以摩西為例子來做思想。

是什麼樣的喜樂

    希伯來書介紹歷世歷代許多見證人之後,勸勉我們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1-2)是什麼樣的喜樂使耶穌基督可以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使徒保羅也說,現在為主所受的苦楚是至暫至輕的,而將來所得的榮耀是極重無比永遠的(林後4:17)。這苦難與喜樂、苦楚與榮耀可以說是同一件事,都是我們在基督裡所要經歷與得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