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犯罪與罪人

上週4/30最轟動的新聞是「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3日遭乘客鄭姓男子持刀刺殺,嘉義地方法院今天宣判,被告無罪丶應入相當處所強制就醫5年,法官認為鄭罹患精神疾病,依刑事訴訟法316條規定撤銷羈押,得命具保丶責付或限制住居。」這則新聞讓我們看見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犯罪行為及刑責有極大關係。因這判決,網路上另有一則消息吸引我的注意。

我們傳給下一代什麼?

前幾天開車途中,廣播裡的一位聽眾分享她在南部小學教書,發現現在的學生霸凌同學或說謊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她很憂心,大人帶出的榜樣對下一代的影響已經造成了。主持人回應,聽到這樣的分享,心情很低落,才小學就這樣,還好自己沒小孩。前幾天一位小五孩子跳樓自殺,我們很難想像走上頂樓時,這孩子心中想了些什麼?身為母親,我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痛,但一切已經無可挽回。孩子們是無辜的,他們有樣學樣,若社會能覺醒,當先由大人做起,讓孩子們有好的學習環境,或許孩子們還有歸正的機會,孩子這麼小就這樣走了,是社會的損失。

素常

因著疫情的關係,我們的生活都經歷了不小的變動,特別是「遠距」這兩個字,開始頻繁地在我們周遭出現:遠距會議、遠距崇拜、遠距禱告、遠距討論等等。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那麼瞭解,原來網路上有那麼多直播軟體、遠距會議軟體,甚至很多公司部門都已經把市面上所有直播軟體都已經試過一輪了。不僅如此,有些公司為避免感染/隔離可能造成營運上災難性的「全倒」,開始把同一部門分成A、B兩個teams,分在不同區域辦公,於是很多原本平常天天見面、有著革命情感、一起打拼的同事們,突然之間沒那麼常看到了;原本在教會常常一起寒暄、互相代禱的弟兄姐妹,突然只在螢幕上出現,透過有時不太穩定的網路品質,我們的關心與問候也好像那影像或聲音品質,變得斷斷續續。

當教堂空空蕩蕩時

    上週主日早晨8:30,敬拜團隊的同工各就各位,司會帶領一如往常在台上宣召帶領崇拜。此刻的會堂,僅僅約莫廿人上下,而所有在當中的,幾乎都是同工們。和平時八十至一百人的第一堂主日崇拜,空蕩蕩的會堂仍然揚起敬拜神的詩歌。對親臨現場事奉的同工,這大概是我們從來未有的經驗。隨著疫情的發展,教會配合防疫指揮中心指導,取消百人以上的實體聚會轉為線上崇拜;那種空蕩、甚至有一些冷清的情境,教會的會堂真的變得不像是會堂。其實,這樣的光景在歐洲後基督化國家並不陌生,反而有著大量人群聚集、敬拜、追求神的場景,是此刻地他們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