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交託

作者 趙元舜神學生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在神學院就讀,對我來說,是一個全然新奇的經驗。我並不是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更不是PK(pastor’s kid),所以一下子身邊被其他這麼多基督徒—蒙上帝恩召的—所包圍,在在令我覺得新鮮,有時甚至會覺得不太習慣,忍不住想要細細觀察他們的思考與做事方式,還有面對困難、掙扎與矛盾時的反應。

    舉例來說,學校去年九月才搬到新校區,附近幾乎沒有什麼生活機能可言,所以有一位三年級的學長,自願利用課餘時間幫忙到各大商場採購民生物資(零食泡麵飲品,不一而足),放在學校的交誼廳和教室外,以「誠實商店」的形式供同學使用;當然,幾乎沒什麼利潤可言,就是純粹服務性質。可是,隨著他即將畢業,這個誠實商店就要面臨「誰要接手」的問題;出乎我意料,這時很多同學們所討論和思考的,並不只是付出時間、勞力與利潤之間的CP值,而是更多在「如何延續這位學長的服事美意」。我發現,上帝在他們生命的呼召,讓他們在處理事情、思考議題上,呈現出一種與這個世界所謂的「世故老練」很不一樣的面貌:更有恩典,更多捨己,也更顯明基督。

    上禮拜五社青團契查考使徒行傳第20章,保羅與以弗所教會長老們的告別。在這一段言詞懇切、應該是充滿淚水與感恩的告別辭的最後,保羅說:「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0:31-32) 保羅在以弗所三年的時間,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乃是「晝夜流淚」地勸戒他們。「流淚」大概不會是我們對使徒保羅的第一印象,他好像總是在論證、講述神學與教義,但是在保羅書信中,我們看到他不多的流淚場合,都是在為他所關愛的教會,極度擔憂的時候(林後2:4;腓3:18)。然而,保羅知道,有一天他必須要把這間他用眼淚灌溉的教會,交託給「神和他恩惠的道」,那真正能讓教會離開不成熟,在困難、掙扎與矛盾中依然能挺立和成長的。

    三年,也剛好是神學院的就讀時間長度。很快我快要度過我的一年級了,回首這一年,感謝主一直幫助我脫去老我,一件一件地,那些我自以為的聰明、能力、世故老練,在神的話語光照中,顯得實在渺小又短暫。原來,「交託」是我們在各種環境、工作、條件下,都可以經歷的能力跟應許,不是對我們自己有信心,而是總是相信神高過我們的難題和一切軟弱—走過淚水,走過掙扎,我們知道,愛我們的神正帶領我們走向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