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門訓—從敬畏到真實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3-37)
還記得小時候,孩童們的互動中,無論是被誤會,或是想要掩蓋錯誤時,「發誓」這個詞常常掛在嘴邊。對天發誓—若人對於「天」沒有敬畏,對於發誓的對象也沒有真實的畏懼,發誓便只淪為流於形式的行為。不僅如此,這種內心缺乏對上帝名號之聖潔性與威嚴的懼怕的起誓,反而使上帝的名遭受褻瀆。人心容易詭詐、易受試探,若人只抱持著「唯有在真正發誓時才需要誠實」的心態,那麼一個人的言語就不再值得信任,誠信關係也隨之破壞。而關係一旦破壞,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修復。
隨著時空與處境的變化,今日我們所處的現代文化中,即便以上帝之名起誓,人們對於該誓言的信任度,已與耶穌當時一神信仰的猶太文化截然不同。人不再容易因著以上帝之名起誓、說謊而遭受法律制裁,更遑論人們對於誓言已漸漸輕看。
路德小問答第二誡說:「你不可妄稱你主上帝的名。」(英譯原文:你不可妄用你主上帝的名。)其解釋為:我們應當敬畏、親愛上帝,因此就不指著祂的名咒詛、起誓、行邪術、說謊、欺騙,而要在一切患難中求告祂的名,禱告、頌讚和感謝。
我們必須理解耶穌所關切的,是信徒的生命理當向著神、向著人都真誠無瑕。這表明我們當有意識地敬畏、愛慕上帝,明白神真實在乎我們與祂之間的關係。祂是那位在患難中垂聽我們呼求、禱告的主,更是在我們的頌讚與感謝中得著滿足的主。神的名與神的本身緊密相連,因此當我們心中存著敬畏與愛神的心,我們就能向著神真實、向著自己真實,也向著人真實。
真實並非易事,因為人習慣偽裝—偽裝的背後,有時是出於害怕受傷、害怕被拒絕或被排擠。在看重關係的群體中,過於直接有時的確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然而,生命的真實仍然需要從愛出發:從蒙神所愛,到愛神、愛人,我們的表達、言談與互動若從基督的愛出發,才能幫助我們活出基督生命的美善。因此,我們必須時常回到主的愛裡,讓我們的害怕和不安全感能在基督裡找到接納與幫助,也在信仰群體中彼此體恤、一同成長。藉著神的話語和祂美善的心意,成為我們生命真誠的動力與源頭,活出基督真實愛人、良善的生命與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