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發--心的順服
面對生活中大小不一的挑戰,環境與壓力常常讓人喘不過氣。我們可能頂著內心的憂慮、緊張的關係、沉重的責任與難以解決的難題,一天又一天地掙扎。隨著年歲增長,生命的角色與責任不斷加重,我們或許顯得更成熟,但往往也是被現實推著走。人真正的困境在於,當我們長時間陷在一個不喜歡的狀態,或面對超出計畫的突發情況時,生命容易失去重心,被情緒思想所困。
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大勝巴力先知後,本以為百姓會悔改、君王會敬畏神,卻迎來亞哈與耶洗別更猛烈的追殺。他逃進曠野,孤單、疲憊、絕望,在羅騰樹下求死。即使為主做了大事,卻仍落得如此下場。他只想逃離,什麼也不想面對。神並未責備他,反而差遣使者供應餅與水,讓他重新得力,走了四十晝夜,來到何烈山的山洞中。
在洞中,神主動來尋找他。祂沒有立刻責問或指責,反而透過烈風、地震、火焰等令人敬畏的大自然景象顯現,但神不在其中。直到火後,出現「微小的聲音」(王上19:12),以利亞一步步被神的聲音引導走出他躲藏之處。那微小的聲音問:「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19:13)這話聽來諷刺,彷彿在傷口上灑鹽。但神知道他的處境,也知道他內心的憤怒與孤單,卻要他自己說出來,釐清自己心中的困境。
以利亞傾訴:「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以色列人背棄你的約,只剩下我一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4)他其實在說:「全世界都不敬畏你,只有我一人忠心,你卻讓我這樣受苦。」神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給他新的任務。祂也溫柔地糾正他:「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與他親嘴的。」(王上19:18)以利亞終於明白,他並不孤單。他的受苦不是獨行,還有一群人與他一樣在威脅、艱難、抉擇與渴望為神工作為主站立。他的眼睛所見限制了他對於上帝做為的理解。
而沒有停止賦予這位憤怒先知任務的神,讓以利亞在行動的回應中,重新調整他的心思意念。這一次再出發,不是「我要事情如何成就」,而是「主,按著你的心意成就。」他走過死蔭的幽谷、躲藏的山洞、憤怒與絕望的曠野,終於讓神摸著他的心。他接受神的安排,接受事情不必按自己的劇本發展,而是按主的心意成就。他繼續前行,走上那條真實的信心之路。今天,神也邀請每一位敬畏祂、愛祂的兒女一起踏上這條旅程。當我們的心願意順服,即便身體、心靈、環境有形無形地限制我們,若是我們信,也願意一步一步按著神的引導走出我們躲藏的山洞,每一步,都是我們向主的敬拜與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