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光,是鹽
在慶賀主復活的日子,我們來思想什麼是復活的主活在我們裡面的生命?這是與主同死、同活的生命。我們心中總是期望自己能活出這樣的生命,簡單說是效法主,但如何能作實際一些的陳述呢?主耶穌呼召門徒,先將山上寶訓教導他們,在其中也表明了主所召的門徒和對門徒的期許。當主說有福的人是虛心、哀働、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時,是指我們是這樣的人,還是我們要變成那樣的人呢?如果我們已經是這樣的人,那麼我們在世人的眼中明顯是弱勢、不幸,或不夠積極、聰明,或不知變通、軟弱等,總之,這樣的人不會是世人所想要變成的。
如果是要我們變成那樣的人,那麼接下來的話必然是教導我們成為那樣的人。如何成為蒙福的人,主先說我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這是我們之所以能榮耀天父的關鍵。然後說祂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是完完全全的成全律法。緊接著是一連串祂的話語律法之對比,然後說我們要完全,像我們的天父完全一樣。當我們仔細思想主的話時,我們發現根本作不到,也絕無可能有途徑、方法可以做到,而是深信祂已經作成了,且這作成的恩典歸算在我們身上。若我們信,我們就在主裡面,恩典藉著義做王,我們活出永生的生命。
這樣的信是全然的接受、順服,且這樣就活出鹽與光的生命。以財主與拉撒路為例(路16:20-31)。拉撒路是討飯的,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舔他的瘡。接下來,拉撒路和財主都死了,一個到亞伯拉罕那裡,一個到受苦的地方。財主期待有點水涼涼舌頭,因他在火焰裡,極其痛苦,卻不得。亞伯拉罕的回答是:「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財主期待拉撒路回去給他的五個弟兄作見證,免得他們也到受苦的地方。因為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但亞伯拉罕否決了,因為他們是不聽神的話,既使有一位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不聽。
拉撒路一生沒有做什麼,但本身就是見證!他的景況如何是光、是鹽?顯然財主後來知道了。不是拉撒路要有人羨慕的,或改變成什麼,而是接受神給的,單單的信靠神,即便是從人看來悲慘的一生。他成為世人的光,顯出不一樣的對比來;他是鹽,提醒世人不要被世上的榮華敗壞。我想他必然沒有自卑或是自怨,否則會破壞、失去見證。復活的主在我們裡面也是一樣,不要以世俗的眼光看自己,也不要與他人做衡量,首要的是相信賞賜的是祂、收取的也是祂,是福、是禍都從神來,但祂卻視我們為珍寶,時刻鑒察我們,絲毫不離開我們,必要成全祂在我們身上所定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