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寶訓-誰成全了律法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成全」(πληρόω)一字在新約希臘文語意大概有幾個意思。第一、預言的「應驗」,從預言的「應驗」來說,其實不只是說過去所說的,今日真的發生;也可以是今日所發生的,呼應了過去所說的,或是今日發生的事,成為了展示。在馬太福音五章17節,和合本聖經並沒有像馬太福音一章22節把 πληρόω 翻為應驗,「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或是二章15「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其次,原因還包含著這個詞也有「補足」的意思。如果從這個詞來理解主耶穌當時所說的這句話,我們再進一步思想,當時擁有妥拉解釋「話語權」的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質疑耶穌和攻擊耶穌的,是在於耶穌憑什麼以一個「老師」、「先知」的位份來宣講上帝的話,認為他並不夠格做這件事。而耶穌卻要告訴所有的人,耶穌他自己是來「補足」成為律法(妥拉)和先知的「展示」。至於「補足」了什麼?「展示」了什麼?是補足與展示在律法和先知背後上帝的心意。
對於當時的領袖,在意的是誰有資格主導話語權,但是對耶穌來說,他傳講上帝的心意,同時是以生命成為明證,成為主心意的展示。而這份展示是為著世人的罪走上十字架的苦路,承受人而來的羞辱、背叛卻仍然堅定的順服主的心意。「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來13:12-14)
耶穌所走的路是被棄絕的道路,是在營外、是承受十字架的責備和羞辱及無情的審判。許多人跟著耶穌來到那殘酷的十字架的現場,但不都是與耶穌一同十字架的凌辱和羞辱。耶穌基督曾被世界棄絕,而對今天的你我而言,我們是否也跟著耶穌一同走到營外,一同忍受背負十字架的凌辱和羞辱?如果我們只擁抱救恩、得勝與復活的基督,卻極力地逃避受苦、責難和順服在上帝旨意下成為上帝旨意的展示,那麼其實我們還沒有真正經歷擁有基督徒真實的生命。
為著上帝的心意成全,我們學習放下自己的喜好、放下自己認為的「對」與「公義」,敬拜祂是教會的元首,因此我們不輕看,也不高估自己在基督身體的位份;我們也不輕看,也不高估神擺放我在家庭、職場的職責。我們也不輕易用毀滅的方式來放縱自我,卻要在聖靈中的禱告,明白我們真實的身份在基督裡實屬於上帝的子民,我們同在恩典的應許中有著天上更美的城,引導我們一同走十字架的道路。而這一切,耶穌,成為了我們最美上帝的心意完整的的展示,是在他甘心的順服與為你我走上那孤獨的十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