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於心的轉向
我們信主之後,更多的認識主、經歷主,更加的願意為主而活,但我們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擺在我們眼前的難處和當下的困境使我們應接不暇、自身難保,甚至如泥沼一般耗盡我們的身心力量,或如深淵,使人立不住腳跟,無盡頭、無光明。我們何等期待換個環境,有不一樣的處境,但我們知道要將重擔卸給神,卻是卸不下來。我們只有告訴自己,這是十架的道路,是我們要擔負的十架。然而主的話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主耶穌發出這個邀請時,祂自己當下的景況如何呢?門徒心裡必然非常的驚訝,不能接受,因為門徒跟隨祂多日,做工無果效,並不會覺得擔子輕省。這是施洗約翰差人來向祂質疑之時,問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太11:3)顯然祂所做的並沒有被自己的先鋒認同。緊接著經文記載著: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這些城並非外邦人的地方,是祂自己的家鄉附近,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也非祂只行了幾件大能作為,而是許多的異能。這些異能若是行在外邦人的城市泰爾、西頓,甚至極其敗壞的所多瑪,他們必然悔改,反而神的子民卻是不知醒悟!(太11:20-24)
為何主耶穌沒有被這一切眼見的結果所擊倒,反而發出得享安息的邀請?主的心從責備他們轉為向天父發出的讚美,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主耶穌讚美、感謝天父,因祂不是以人的智慧聰明來思想這一切,不以世上人的眼光來看待所遭遇的,而是心思回歸到全然倚靠天父的嬰孩,臨到祂的一切必然是天父的旨意,並且是美意!雖然外在的一切都沒有改變,心中的輕省,喜樂的滿足卻是那麼的實在!天父的美意,那獨一無二在主身上的這是如此!(太11:27)
我們重擔卸給主,全然是心思歸向主,不是有多少聰明智慧,而是回歸作天父的嬰孩,全然相信都是天父的美意。主耶穌的柔和謙卑是不照我的意思,而照祢的意思。也就是,我們當像嬰孩一般,放下我的意思、想法,我的這個或那個,而是效法主,與主一樣,認定這都是天父在我身上獨一無二的美意。當我們一再問為什麼之時,求主幫助我們不再以世人的智慧聰明做探索,而是全然的信那在我們裡面的聖靈必然引導我們走在神的美意中,是主我們的主與我們同行,是主與我們同負一軛,是主擔負我們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