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因信事奉

作者 李四海牧師 on . Posted in 牧者的話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談到基督徒的生活是因信與基督聯合並且委身基督的生活,也是活出基督、榮耀神的生活。這活出基督生命的總原則是成為活祭、完全獻上自己給主,不僅不被世界所同化,更是不斷的在聖靈裡被更新轉化,活在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中(羅12:1-2)。接著保羅談這樣的生命顯在不同的應用層面上,首先是在教會的事奉(羅12:3-8)。

    教會事奉有三個主要原則,首先是:「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12:3)這裡所談的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事奉的信心。上帝照著事奉的需要所賜給個人的信心是各有不同的,例如,摩西和約書亞同樣帶領以色列人前往迦南。摩西手拿神的杖,不斷的有神的作為與他同在,而約書亞卻要在爭戰中經歷神的同在。看得合乎中道是要我們認同神所賜的信心,不要成為小信之人。當門徒跟隨主耶穌時,曾有多次被主指責是小信的人。既然是被指責,就表示他們從主已經得了當有的信心,而在實際的情境中卻是跟不上。這是事奉、生活、生活、恩賜應用的信心,是神所賜的,是要我們在當中不斷的學習、操練、經歷與成長的。

    第二個原則是:「我們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羅12:5)恩賜是用來運作、成全使命的,而我們不是要分彼此的,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我們是在同一個身體上,只是每個人是不同的肢體。另一方面,這也顯示每個肢體都是身體所必要的,都有各個肢體的特別功能與用處。所以我們在教會的事奉上要互相連結、彼此相顧,也要互相配搭、彼此成全,正如在同一個身體上的肢體。還有一樣要緊的是,每個肢體都當聽從「頭─基督」的指揮,而不是照著各肢體的意思,各做各的。

    第三個原則是:「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都當照著信心的程度。」(羅12:4,6)我們一方面要知道自己必有服事教會的恩賜,也就是教會需要每個肢體的參與,一方面要照著自己所領受的恩賜,專一的倚靠主(信心)來應用。使徒提到七樣恩賜:先知講道的、執事的、教導的、勸化的、施捨的、治理的、憐憫人的。有言語的服事,也有事務的服事,但都是生命的需要,都是為了使肢體得益處,使個人得著生命的建造。

    我們是因信稱義,是因信連結於主也委身於主,不單是個人生命與生活,更具體、實際的呈現是在教會生活上,也就是與基督的身體(教會)連結也委身於基督的身體(教會)。我們一定要過教會生活,在教會裡一方面服事人,也一方面接受人的服事。求主幫助我們不輕看自己,使我們照著所得的恩賜來服事教會!讓我們一起參與教會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