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本份的知與行
守本分一直是上對下的期許,我們從小受教就不斷的被提醒,如作學生守學生的本分,長大了也是一樣,或當老師守老師的本分,或作父母的守父母的本分。聖經也提醒我們要守本分,也可以說盡本分,但每個位份上的本分是誰可以決定的,或誰給的才是正確的呢?例如,當老師要求學生守本分時,若學生不認為這是他當守的本分,那麼由誰來決定呢?也常發生的情境是,既使大家都認同學生必須做老師給的家庭功課,但老師給的份量、要求等是否也是老師自己決定就可以?若是過多或過少,是由誰來做判定呢?若考慮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同樣的要求是否合理呢?這是常見的,但聖經的吩咐卻不一樣!
世人常說的本分是世人的看法、期待和要求,不僅不容易訂定,且對每個人不都是合理的,因為每個人的能力、聰明、才智均不相同,甚至所面對的環境也不一樣。但我們所要緊的本分是從神來的,是神先給了我們,再期待或要求我們。例如,我們得著基督的救恩成為神的兒女,行事為人就要與所蒙的召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1-3)。這樣的本分是神先給了我們祂兒子的生命,有聖靈內住,然後再吩咐我們的,是給每一位聖徒,並沒有分別。然而,我們卻將這些吩咐視為目標,也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即,而非當作本分。
我們明白這些經上的吩咐,但卻還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為我們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回應。正如我們是知道父母、師長的期待,或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也知道這是於自己有益,但是我們總是難以勝過軟弱或是誘惑。因此,我說,我們既使知道神的吩咐,我們卻已經習慣仍然照著自己的意思行。我們一方面期待神的帶領、賜福,卻同時走自己想走的路,生命的難處或是軟弱總在情境中一再地重演。雖然我們在困境中也很容易抓住一些神的應許、話語,然後用心禱告,然而事情過了、情況照舊、難處不變、靈命也沒有什麼改變。這是我們要用心反省的,不僅是回想神的話是怎麼說的,更要緊的是從我們選擇的道路、我們是怎麼行的,看明我的心如何?
聖經所吩咐的是要我們信而行,而非知而行!有智慧知並不保證能行,以所羅門王之智慧,在明白神的話語上應當少有人出其右,他能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王上4:32)。但神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向他兩次顯現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王上11:6、9)。我們的問題也是一樣,不在於知而在於信!也不在於智慧、才能、力量不足,或是生命幼小,而是沒有信心!求主光照我們,在神面前認不信之罪,治死不信的惡心,捨棄自己的意思,以神的意思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