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苦期(一)面向耶路撒冷
在預苦期的開始,我們來思想耶路撒冷與主耶穌的十字架。聖經提到耶路撒冷有二面的含意,一是地上的,一是天上的。這地上的也不是指眼見的耶路撒冷城市,而是用它來比喻國度與歸屬。保羅說這是二個約的比方,「一約是出於西奈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奈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我們是憑著應許作兒女,如同以撒一樣。當時,那按著血氣生的逼迫了那按著聖靈生的,現在也是這樣。」(加4:24-29)夏甲所生的本於亞伯拉罕的血氣不能承受後嗣的應許,而以撒是本於應許生的後嗣,這也是我們現在生命的比方,在我們裡面有屬血氣與屬聖靈之爭。
這二個截然不同的耶路撒冷卻在十字架合一,在地上的耶路撒冷藉著十字架連結到天上的耶路撒冷。這地上的耶路撒冷是耶穌被安放的地方,成為房角石,也為我們開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直通到天父施恩的寶座(來10:19-20)。當主耶穌面向耶路撒冷走去,要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的救贖時,門徒卻極其害怕、驚恐。門徒硬著頭皮跟著耶穌前進耶路撒冷,仍然以為耶穌要進去成為猶太人的王,雖然耶穌一再強調自己要受苦、受死。然而這就是通往天上榮耀唯一之路,是要完全的捨己、順服才走得上的路,也是成全救贖之路!
我們跟隨主的帶領走這天國之路,在預苦期要有一些體會主耶穌捨己為了我們背十字架而面向耶路撒冷的心志,我們也要有面向耶路撒冷這樣的心志。這不是說我們要參加回歸耶路撒冷等類的運動,而是接受神召我們的身份,在我們所領受的身份捨己、順服,以基督的心為心。我們蒙召的身份大多數是相當的清楚,例如在生命關係上,我們是兒女、是父母、親人;在工作關係上是上司或下屬、伙伴;在學習上同學、師生;在教會中一起同工等等。若有特殊的變動,主也必帶領我們。我們當思想,我的心順服主的安排嗎?還是我總想走自己要的路、或是逃避、脫離?
這心志要確實的自我省察,是否面向耶路撒冷,在蒙召的位份上忠心,願意捨己、順服。也要省察自己是否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而不是手扶著犁向後看。我們所定睛的是人的榮耀,或是神的榮耀?我們也是藉著神為我們預備的十架而被安放在神的聖所上,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求主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我們,使我們真知道祂,並且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使我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祂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