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二條路

作者 李四海牧師 on . Posted in 牧者的話

    在士師時代以色列人不斷的落入被外族欺侮,再蒙神興起士師拯救的循環中,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癥結在於他們對神的不忠心、不專一倚靠,而卻以為自己的民族沒有一位治理他們的王導致這樣的情境。他們向撒母耳求立一個王接替撒母耳做為他們的領袖,而這不僅撒母耳不悅,更是惹神的憤怒(撒上8:4-9)。雖然如此,上帝仍然照他們所求的給他們一個王掃羅。掃羅王幾乎完全符合人的期待,他有相對顯赫的家世背景、高大俊美的外表,做事認真、負責、穩健、肯為人著想,體貼、孝順父母、對人有禮、待僕人有恩,還有自謙不高傲等。從人的選擇來說,他實在可以說是很好的領袖(撒上9)。

    他也誠惶誠恐的接受撒母耳的膏立成為以色列的王,但逐漸的他在意自己的王位,擔心自己的王位不保,不僅藉著自我塑造的各樣情境來彰顯自己的功績,也設法排除異己和各樣可能的威脅。雖然撒母耳不斷的提醒,他卻沒有悔改,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最後落入沈淪。相對的,上帝也藉著撒母耳膏立大衛做王,但大衛卻在被膏之後開始被逼迫、追殺。大衛在真正做王之前,經歷委屈、困苦、忍耐、等候等各式各樣屬靈的功課,而整個過程卻是一個生命被建造的歷程。上帝不斷的使他經歷爭戰和勝過,挑戰、試驗、熬煉他的信心。雖然做王後也犯極為嚴重的罪,但他誠心悔改、認罪,蒙神的赦免。

    這二人成為王的歷程是二條生命的道路,一是照著人的期待,另一是神安排的。前者是人有了一切的準備之後,很順利的得著目標,後者是先有神的應許和膏抹,然後歷經許多的磨練、考驗、失望、痛苦、忍耐、等候等而得著。這二者顯出彼此之大不同在於信心,前者總是人認為所行的是合理的,而後者總是要問自己信不信得過神。前者被神或神的話語責備時,總是認為自己情有可原、或將責任推給人與環境,但後者卻是可以面對自己的罪過,不問環境或人如何,更重要是能真心悔改求神饒恕、赦免。前者總是學不會屬靈的功課,一錯再錯,而後者卻能不再犯。

    除了這許多的差異,還有一樣特別要緊的,他們一開始都有神的靈與他們同在,使他們經歷神同在的大能,有勇氣、剛強得以在爭戰中得勝。神的靈使他們很快的被同胞們認同他們是被神選立的。他們都會得罪神,然而,神的靈至終離開了掃羅,而大衛卻是禱告求神重新賜給他正直的靈。這樣一條是屬靈的路,在信心的試煉中,總是不失去盼望,得著所應許的,另一條卻是合人心想望的,卻充滿憂愁、焦慮、不安,至終得不著所應許的。求主賜給我們屬靈的眼光,知道自己走的是哪一條路!並求主開啟我們的心,看見神的應許與同在、自己的軟弱與神憐憫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