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聆聽中的力量

作者 陳慕天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孩子寒假的尾聲,孩子的媽和兩個女兒則在高雄多陪伴高雄的家人,我和兒子則先回到竹北。原本為著兒子預備了寒假學校的社團活動,卻因著武漢肺炎疫情突然取消,導致父子必須相依為命一小段時間,孩子也成為了我的小跟班。

    印象中,兒子比較懂事以後,我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單獨和他相處。過去的幾年,我們總必須考慮家中成員不同的狀態、需要、感受,以致能夠單獨陪伴他的時間越來越少。當我有空的時候,他需要上學;當他有空的時候,我則沒有空。當好不容易我們都有空時,家中的妹妹們又有不同的意見和需求,或是我已經沒有力氣陪他,因此,能專屬給兒子的時間真的是不多。  

    感謝神的是,在老四出生前,這幾天成為了意外的禮物。我心底很感謝神讓我有機會與兒子單獨相處。我們一起聊信仰、聊歷史、聊二次世界大戰、聊他所喜愛的寶可夢卡牌;也一起讀聖經、一起禱告、一起運動、一起整理家裡、帶他去他喜愛的餐廳吃飯,還光明正大的一起坐在吧檯區看籃球賽邊吃飯、邊解釋籃球規則給他聽。早上請他叫我起床、為他預備一些寒假的小挑戰……等等。

    如果沒有停下來的這段相處時光,我不大有機會仔細地看看孩子的成長,不大有機會好好感受一個生命的變化,甚至去理解他現在內心的世界。生活中大多時候,彷彿是不斷地要他去做這件事、那件事、還有什麼其他尚未做到的事。停下來,才發現在我不注意的時候,他自己背了新約的聖經目錄,才發現他的體力超級的好,遠超過他爸。

    這段時間,因著只要關注在一個人的身上,我也有機會多一些去體會他內心的需要、體貼他的感受、聆聽他心中的聲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被聽見,被理解,相信都是極寶貴和滿足的事情。有時候,當有人聽見你的聲音,即便不給予你任何的建議,就能給極大的支持。當我們表達我們的感受、需要時,好些人並不是想直接得到作法、道理、下一個指令、或是他人對你的期待或建議。而是需要有人「聽」。然而,礙於我們的習慣、理性、信仰的知識、以及做事的經驗與步調,我們很容易會忘記聆聽、同行、陪伴的力量。

    陪伴,同理,同行藏著上帝要賜給我們的禮物,那是「聆聽中的同行」,「聆聽中的同行」能為生命添加養分、恩典、和帶來改變的力量。「要求」給予方向、但「聆聽中的同行」卻給予生命力量。正如詩人們向神的呼求,每每神在禱告中應允或垂聽,那是詩人心中極大、極深的滿足。停一下、聽聽看,讓我們走出自己的框架,試著成為別人的支持、鼓勵與安慰,並一起發現神所賜給我們在同行中的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