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放下與傾聽

作者 吳欣芸 師母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週一因著曉恩開會,原定的家庭時間由我帶著三個孩子前往愛買渡過上午。我們走進了賣鞋的專櫃,開始在那裡挑選鞋子,就在買完鞋子結帳的當下,溫典忽然生氣地不願意離開,堅持要我也替他買鞋,任憑我怎麼解釋自己為何需要買鞋,而告訴他他不需要買鞋的原因,他就是無法接受,不僅如此,他也用他強健的雙手抓住推車,讓我進退不得,這下不僅是他生氣,連我也氣起來了。在理智還發揮作用的時候,想著不能在原地處理,我就近找了一個比較沒人的角落,試圖讓自己也冷靜下來。

    我不斷地在言語中推測他可能生氣的原因,但他仍堅持著自己必須買鞋的理由,我明明知道生氣中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任何的解釋,卻也因著自己的怒氣把焦點聚集在他的情緒表現上,到後來,汗水和淚水交雜的他仍舊啜泣,不願意離開買鞋的現場,我慢慢緩和情緒,想著:到底他為什麼一定要買鞋呢?難道只是想跟我一樣?還是有其他原因?隨著時間的拉長,或許溫典也感受到我願意了解的態度,終於他卸下了心防,跟我説出他心中的一些小小的理由後,當我能理解他的片刻時,彼此身體的僵硬狀態也緩和下來,慢慢地他越説越多,每個在他心裡的想法,每個因為鞋子的事所感到委屈和不舒服感受都向我表達了出來。

    當我們離開賣場後,我仍然在腦中不住地回想他今天的言行,小小身軀裡止不住的憤怒底下,其實是藏不住的難過,傷心的不是因為能不能擁有那雙鞋,而是因為在那個當下,他不能理解父母所思所想的世界,而他同樣期待有人可以真實傾聽他的感受。

    在我們身處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許多想法上的差異,父母與孩子之間、世代與世代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許多時候因著差異產生了情緒,因此釀成了無法收拾的衝突,往往因為缺乏彼此對話,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真實聆聽彼此的感受,而讓關係無法繼續前進。

    在面對差異時,如果我們可以把期待放下,更快用更寬廣的心聆聽他看似相同卻又不同的想法,我們會不會創造出更多的討論和可能?如果我願意站在跟他同樣的高度,不要讓怒氣蒙蔽自己的心,學會屈身俯就他的高度,進入他的世界,把他當作上帝創造的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來看待,飽含的淚水是不是可以綻放出美麗的笑靨?因為祂在十架上已經滅了冤仇,拆毀那中間隔斷的牆,使兩下合而為一,成就了和睦,我們因著救恩,得以謙卑自己,練習不再用習以為常的自我期待強壓在溝通的對象上,而能更退一步,把心空出來,聆聽一個有靈之人生命真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