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若願意
上週六教會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講座,由清大的王道維教授主講「AI時代的教會」。其實,AI已經悄悄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一如當年的網際網路,在不知不覺當中改變了我們的使用經驗、生活習慣,當然也漸漸改變我們的認知;許多以前要花上許多時間、許多金錢,甚至必須得透過專業人士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竟然只要透過簡單的線上對話就能快速地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然而AI的興起也帶來了一些需要我們深思的議題:從需求到產出的時間大幅縮短了,我們卻以為是理所當然;從前在產出過程中所需要的組織、理解、重構、思辨,或是從前可能需要與別人討論或是協作的部分,如今生成式AI幾乎全部搞定,反過來也可以說我們失去了學習的可能;而這種快速產出的產業模式,似乎又近一步剝奪了許多弱勢族群的工作機會。這些都只是AI時代挑戰的冰山一角。
王教授在講座中以「又一次的工業革命」來形容AI時代,也特別提到過去的幾次的工業革命如何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當然也帶來了人類社會的許多弊端:擁有資本工具的人,會更努力、也更輕易地擴大優勢,壓榨資本的弱勢者,也排擠其他階層的利益。雅各書有一段頗貼切的經文描述:「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雅4:13)乍看之下,這句話相當正面,積極進取而且又想的長遠,但是雅各書卻洞察到背後「張狂誇口」的生活哲學:時間要停留、要隨我的意,好讓我獲利。在這種哲學底下,時間、乃至於所有的人事物,都只是他的生產工具;他藐視了時間,藐視了物質(金銀),藐視了人,更藐視了神。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如果一片雲霧有自己的思想,它絕不會想到「明年」要做什麼、要得到什麼,因為那遠遠超出了它的存在範圍。原來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而環境與世界的變化是如此的難以預料,人到底是哪裡來的本錢,可以展現「明年我要如何如何」的傲慢呢?雅各書建議我們,「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4:15)阿拉伯文的Insh’allah就是「主若願意」,這也是穆斯林的日常用語(去年查德訪宣我最常說的大概就這句),對基督徒來說應該更加貼切:我們在掌管宇宙萬物及一切變化的造物主面前,應該要謙卑,承認自己的缺欠與短暫;然而也因信靠這位良善、信實、赦免我們的救贖主,我們可以放心地把生命計劃交給祂。
基督教並不反對商業與科技,這些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與進步,但任何的便利或進步裡面都無可避免地帶著我們的罪性與軟弱,因此我們更需要救主耶穌基督的赦罪之恩。面對AI時代的挑戰,讓我們以禱告與警醒的心一同面對,時刻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