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e人大團結
最近年輕族群打招呼或聊天,時不時就會來一句:「你是i人還是e人(社交恐懼or社交牛人)?」如果沒去測一測MBTI 16型人格,都快跟不上朋友間群聊的速度了。MBTI是根據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發展出的人格類型評量工具,用來探索和發現自己擅長/不擅長使用的認知功能,透過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從而能更好的運用強項並警惕改進弱項,同時也更知道要如何與不同特質的人溝通和相處。
那麼這個流行的話題和我們的信仰生活有什麼關聯呢?元舜教師在週五社青帶的一次宣教專題活動,就是用教會生活與服事會遇到的各種情境作為題目讓大家做測驗,測出簡單版的16型人格,看看每位契友在教會生活中是落在傾向實用與分析化向的ST型(行動者-泰友教會參訪、查德訪宣,組織者-帶領查經),還是傾向實用與人際連結的SF型(表達型-三福,團契型-小組關懷),亦或是重視人際連結與傾向創新的NF型(啟發者-陪讀、小組拓展,關係型-中文班事工),另外還有傾向創新與分析傾向的NT型(草創者-職場宣教、策略者-雙語事工)。
其實,這個測驗的重點不是「準不準」,而是我們每一個性格不同的弟兄姐妹,都在神所賦予的生命特質與職分上「受差遣」:神使用不同個性與恩賜的人(箴14:6)彼此配搭、一起同工(羅12:3-6),來同心建造神的教會、擴展神的國度。受差遣的不只是曉恩一家、思拿、黃禾這些宣教士,受差遣的是每一位身為基督徒的你和我—我們都受差在神給定我們的環境和職分上,運用神賦予我們各自獨特的特質來服事神、服事人。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多方嘗試中找到擅長且合適的服事崗位,但同時也需要在受差中願意接受聖靈的提醒,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不是拿著測驗結果或天生性格當藉口說:「我就是這樣啊!」在性格盲區(劣勢功能)跑出來時依然故我,而是願意在聖靈光照中被改變—「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神差遣的藍圖是全方位的,四個象限八種認知型態16型人格都要站出來願受差遣,這樣的彼此配搭才能截長補短、嚴絲合縫地合成一個圓。像這次的永生堂兒童營,我飾演馬利亞,對於邊演戲邊和孩子們互動的複雜活動流程感到十分焦慮,但滿有執事(行政)恩賜的雅芳就一件一件地跟我確認,所有我擔心的事項和情況她都有預案且準備好了,讓我非常安心和放心。就是這樣不同恩賜的人放在一起彼此配搭同工,服事才會更圓滿周到。
無論你是i人還是e人,受差遣都責無旁貸。當我們回想基督的受差,再思想我們如今的蒙恩與基督差遣我們的囑咐,願我們都能從心底深處回應:「主啊,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