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成了」

作者 趙元舜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耶穌在世生命的最後階段,是在被出賣、被捉拿,之後被審問、被鞭打、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度過的。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這一段,它們彼此之間的視角可能有些微差異,有的著重在「受苦的僕人」,有的強調「無罪的義人」、「神的兒子」,但是可能都沒有像約翰福音這樣,凸顯出一種強烈的衝突性:神的救恩計畫正是在這悲慘的事件中,得以成就,別無他途。那塊掛在十架上、寫著「猶太人的王」的牌子,似乎是揶揄,卻證明是事實;耶穌衣物被兵丁瓜分、臨死前嚐了一口醋,似乎呈現了殘酷的死囚末路,然而卻是應驗了「經上的話」(約19:24,28-29;詩22:18,69:21)。在這個場景中,每個人都接受眼前所發生的事,猶太官長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彼拉多使用了他的權柄,羅馬兵丁例行公事地處理了一個死囚,門徒們無奈絕望地接受事實。可是耶穌自己呢?

    約翰福音表達出一種不同於其他三卷福音書的觀點:既不是悲壯,也沒有控訴,而是如同耶穌離世前的最後一句,「成了」(約19:28,30)。這個字在短短三節經文中重複出現兩次,絕非偶然;耶穌此時看似受人擺佈,祂卻清楚自己乃是有意識地順服,而神永恆的救贖心意正在一錘定音地成就在祂身上。因此,在祂眼中,那些猙獰得意的面孔,母親與門徒們的哭泣與不解,旁觀者的嘲諷與冷言冷語,竟然不如「神的旨意成了」來得更加真實。換句話說,耶穌在羞辱之十字架上最後所看到的,是父神旨意成全的榮耀,「成了!」這句話在原文聖經中只有一個字,司布真說這個字帶有一整個「意義的海洋」(an ocean of meaning),其高難以企及,其深難以測透。

    十字架不是意外、不是委屈,甚至不能算是一條通往榮耀的路徑,而是十字架苦難的本身就是榮耀。我們因信基督、與祂同釘十字架,也就與祂一同復活(羅6:8-9),因此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件事,既不是倒楣、也不是巧合,不是誰不夠好、也不是時機不對,而是在神的旨意中要準備「成了」—成就了什麼?成就神的美意,因為祂向信靠祂的人所存的,是平安的意念(耶29:11)。這樣來看,十字架不僅帶來救恩,也要整個翻轉我們對於人事物的認知:「苦」並不是絕對的,境遇高低起伏不是絕對的,得或失、人生道路前進後退或是暫時被迫停滯不前,也都不是絕對的;神要我們不被一切事物轄制,而能夠有「成了」的眼光,看見祂的美意。

    使徒保羅並不否認我們的信仰總是和世界、和我們的老我格格不入,充滿衝突,但是他總在苦楚中看見一位慈愛信實的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8:16-17)藉著聖靈幫助,讓我們可以領受兒女的心,在一切遭遇中懷抱天父「成了」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