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蓄勢待發的仰望

作者 趙元舜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我們活在一個步調忙碌、而又充滿錯綜複雜關係的世界中,不管願不願意,每個人都得扮演好幾個角色,然而這些角色所處環境的遊戲規則又各自不同,而別人或環境對我們的期待,好像又一直水漲船高—通常這就是我們的壓力來源。有一句著名的台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謂的「江湖」可以理解為外在的遊戲規則和條件,每個規則和條件背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權力關係;這句台詞頗恰當地說明,任何人都在這張權力鋪張的大網中,沒人能例外。哲學家傅柯有個類似的觀點,他把權力關係理解為非中心化、分散的、多元而流動的。因此,先前可以遵循、能夠操作的標準和規則,現在不一定行得通,就如同最近流行的術語「內卷」一樣,上一代只要用功一點、頂多補習一兩科就可以考得不錯,或是只要正常工作就可以買房,現在卻連「汗流滿面」都不一定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這些角色中感到無力、挫折,甚至有時腦中浮現逃避的念頭,畢竟「內卷」一旦成為常態,人不可能永遠做一個不疲倦的彈簧,總有一天會「躺平」。其實很多人不是不想躺平,只是要不習慣了這種無力感的生活,要不就是心裡還有一點責任感,不願(也不敢)放下肩頭上越來越重的擔子,只能在其他方面追求滿足、刺激、享樂,好來麻痺內心那個已經疲倦不已的自己。這難道是我們唯一能走的路嗎?

    基督徒總是盼望著「以神為樂」的生命,然而詩篇42篇5節誠實地呈現出生命的光景:在大環境的無力與挫折中,心裡總是感到憂悶、煩躁。然而,詩人並不甘願用其他的方式麻痺自己的心,而是給了自己一個命令「應當仰望神!」這節聖經的原文(希伯來文),呈現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憂悶」帶有一種向內的、自艾自憐的意味,而「仰望」卻是向外的、動態的、蓄勢待發的,是生命的強力反彈,是憂鬱微弱樂音之後的最強音。不是因為環境有了改變或是轉機,而是因為神就是神,祂仍然是神,祂仍然掌權,而且祂樂意扶持凡尋求祂的人。同樣的對比也出現在耶利米哀歌中:在憂悶中帶來「指望」(哀3:20-21),是神諸般的慈愛和不斷絕的憐憫。祂是怎麼樣的一位神,我們就在憂悶中有更多仰望的力量。

    儘管「內卷」代表更激烈的競爭,身處「江湖」常常有身不由己之嘆,然而我們卻可以不用「躺平」來麻痺自己,是因為我們總是仰望與我們同住、同活的神。因此,仰望神的人,也是一個在內卷世界中仍然對人對事「有感」的人,他照樣能在工作與忙碌中,得到滿足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