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讀書與信仰 -寫在國三會考之前

作者 邱崇原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一年一度的國中教育會考即將在下週末登場,JC將有六位學生上場應戰,面對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升學考試。回想我自己青少年的時候,團契一到月考前就剩下小貓兩三隻,國三生和高三生自動向教會「請假」。當時大人們給出的答案不外乎要「盡本分」、要「做好見證」、甚至是為了「榮耀上帝」。當時的我並不滿意這樣的答案,心裡總是發出「為什麼一定要讀書」的怒吼。多年之後,我依然在思考讀書和信仰間的關係,並且如何幫助我所牧養的青少年。

    首先,讀書為了認識神的創造奇妙可畏。生物學研究受造之物,物理學發現神創造宇宙各樣的定律;事實上無論從語言、文化、心理、藝術…都可以找到神存留在這個世界,並使萬物生生不息的恩典和智慧。人天生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三歲的女兒每天晚上都捨不得睡覺,總要我們再多念一本書,每天起床也都為了「今天要做甚麼」而興奮和期待著。當學習只剩下考試和升學時,反而扼殺了孩子天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讀書可以發掘個人的恩賜和呼召。青少年時期各方面都在快速發育,處在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此時「不讀書」反而浪費了上帝造我們的樣式。透過多元的刺激和學習,青少年逐漸認識到甚麼是自己所擅長的,甚麼是自己充滿熱情的。「讀得好或壞」並不是重點,但總要努力過才知道自己擅長甚麼又不擅長甚麼。第三,讀書是為了在小事上忠心。與其說學生的本分是讀書,我更想強調基督徒的本分是忠心。忠心的意思是我要在每一件小事上向上帝負責,包括那些不考試的科目。同時,如果我要交帳的對象是上帝,與人競爭、相互比較,乃至於對前途的憂慮就不應當是我最需要在意的。在我自己輔導的經驗中,青少年抗拒讀書很多時候來自於挫折感、害怕被責備、乃至於對於未來的恐懼。

    但是,誰又真的是為了上述的理由念書的呢?的確,我們很難期待青少年有如此良善的動機(他們畢竟是罪人)。很可能你的孩子對於認識神的創造真的沒有興趣,在學科上也找不到甚麼恩賜或呼召,此時又該怎麼辦呢?我想如果我們自己更多地體會神存留世界的護理之工,如果我們自己能從生存和競爭的壓力中被釋放,我們更可能在基督裡鼓勵孩子去發掘自己的恩賜和呼召,並在每一件小事上燃起熱情,經歷到上帝的帶領。

    會考的結果或許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我們的信仰幫助我們不用成績定義孩子的價值,也不為他們的前途而焦慮,而是陪伴他們走過這段歷程,並將他們完完全全地帶到神面前。考好的時候單單是為了向神交帳,考砸的時候讓神親自成為他們的避難所和安慰。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依靠祂,也歸於祂(羅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