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捆鎖

作者 趙元舜神學生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有些人喜歡熱鬧的工作環境,可以很放鬆自在的在不同任務或專案之間轉換,也有些人的個性喜歡獨立作業,習慣專心致力做好一件事。相信不會有任何人喜歡兩手兩腳被綁著做事,動彈不得、也沒有任何資源,而且眼前也沒有改善的可能性。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說這種情況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遇過,可能是工作上處處受掣肘而施展不開,可能是在家庭中所面臨左右為難的困境,也可能是自己內心中的掙扎—總之,想要改變,想要趕快脫身,總是我們在這種難題中的最優先選項。

    可是在聖經中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保羅,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用屬靈清澈的眼光來看待他此時所身處的世界,以及前面的未來。他能夠面對攔阻(羅15:22)、面對反對(林前16:9),甚至是放在他身上的「一根刺」(林後12:7,可能是他身上的某種痼疾),他在各樣軟弱與困難中,反而看見上帝在基督耶穌裡的恩典,以至於他說「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華人文化鼓勵吃苦,但是是「有限度的」吃苦;去「吃得苦中苦」,為的是「方為人上人」,成為人上人之後呢?自然就不會再把「苦」當作選項了。

    保羅不是不知道「苦」有多難受,但是他用信心的眼光,在當中看到與基督的連結:為基督的緣故受苦,就更多的參與在「向基督而活」的屬靈生命中,這個屬靈生命不僅不被困難所限制,更能藉著賜生命一切豐富的聖靈,在悲傷中流露安慰,在絕望中有盼望。最極致的例子可能是在腓立比書,光是在第一章我們就可以看到保羅晚年在羅馬被囚的困境:他四次提到「捆鎖」這一詞,然而這四次的每一次他所強調的都不是捆鎖的可怕、不方便,而是在捆鎖中的恩典、捆鎖顯明的基督、捆鎖中的信心、以及在捆鎖中被傳開的福音。在第一章長篇的「捆鎖敘事」當中,我們甚至沒有看到保羅真正「做」了什麼事;只看到一個身繫捆鎖、動彈不得的保羅,在他身邊的人事物,卻沒有一件不往基督福音廣傳的方向流動。對保羅來說,這就是他面對捆鎖而氣定神閒、甚至喜樂滿足的理由:在身上的捆鎖—無論是難題也好、軟弱也好,甚至是缺陷與不足,都能成為福音的工具。

    在疫情的變化多端之下,安穩閒逸的生活日子成為難得的奢求。很多人擔心這種生活是否就要變成往後的常態,擔心疫苗到底要打幾劑,擔心工作與家庭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動與不便。讓我們以保羅身處捆鎖、卻持守信心的見證,作為我們的榜樣;注目耶穌基督,就仍有恩典,仍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