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
申命記大部分的篇幅,都是摩西向以色列人重述神與他們所立的聖約、律法。然而在這卷書的尾聲,當講述告一段落,摩西勉勵以色列人剛強壯膽、渡過約旦河去得地為業,並且將重述的律法具體地寫下來之後,這時神卻告訴摩西一個晴天霹靂的事實:他所帶領的這群以色列人,在進迦南之後,不是可能會敗壞,而是必定會「隨從外邦神行邪淫,離棄我,違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申3116)。怎麼辦呢?要再寫一遍律法嗎?寫一遍不夠,寫十遍夠嗎?神沒有再選擇這個方式,而是交給接近生命尾聲的摩西一個任務:寫一首歌。
當然,古代對「歌」的理解和現代有很大不同。在從前,一首歌可以扮演教化、訓練、提醒、以及警戒的作用。然而相同的是,人藉由「歌」表達情感、表達意志,一首歌同樣可以承載人的信念與記憶,以及他的喜怒哀樂。寫歌的人在當下所抱持的信念與期待,可能後來變調了、走味了,甚至在一切的人生際遇中,被傷害、被粉碎以至於幾乎殆盡,但是每當這首歌再被想起來、再被唱出來的時候,人還是可以重新體會到當初關於這首歌的一切。
神要摩西寫一首歌,其實代表兩件事:神和人所立的約,遠遠不只是道德和外表的行為規範而已,而是關乎全人—理性與感性層面兼具;而且,神不會忘記祂的百姓。這首歌既不是指著過去、不是指著現在,而是指著未來—神子民在未來的悖逆、以及神的責罰與「掩面不顧」。然而這首歌告訴未來以色列人的,不是神與他們關係的結束,而是在至極黑暗中,悔改與轉回的盼望:神仍然會為這群悔改而尋求祂的子民行事。神說,「他們所懷的意念我都知道了」,但是神並沒有因為這群注定跌倒、軟弱,注定背棄聖約的百姓而氣餒;祂吩咐摩西「寫一首歌吧!」這不是一首旋律優美動人的歌,而是一首「見證不是」的歌,清楚的見證以色列人的種種敗壞和污穢,但是也清楚的指出黎明的方向。
十二月,應該是歡樂感恩的聖誕節期,然而這個月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最刻骨銘心、最難受的一段時間。我們在媒體上看到公眾人物的家醜被掀開,軟弱與不堪被赤裸裸地攤在陽光底下。在看熱鬧的心態、和稍微暫時放寬自己的配偶標準之外,我們很難想像,要如何從這樣的難堪中繼續往前走。神要摩西為以色列人寫的這首歌,告訴我們:當「許多禍患災難臨到他們」(when many evils and troubles have come upon them)的時候,還有一首歌讓他們可以回轉。那不是一首為了娛樂、為了賺錢寫的歌,而是一首回轉的歌:有一位神要光照黑暗中的你;光很刺眼、會讓你感到難受,但是是為了光照黑暗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