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靈魂,相遇真我
過去的三個月來,每個週一的晚上我都要到台北參加校園團契的活動戲劇工作坊(第十五期)。校園團契找來專業的基督徒演員,教授學員們「即興劇」。即興劇是一種沒有劇本的表演方式;往往從一些簡單的設定開始(例如現場觀眾給定一個場景或是某句台詞或是角色),透過演員之間即興地彼此定義關係,開展互動,在互動中堆疊出故事,逐漸將劇情推至最高峰,最終一起找到故事的結局。
沒有接觸過即興劇的人可能很難想像要如何操作:如果接不下去怎麼辦?講錯話了怎麼辦?劇情要怎麼發展和收尾?但這個密集的課程和訓練中帶給我最多的,卻是對「牧養」和「屬靈生命」的啟發。
我們所學的第一個功課叫做「頌讚失敗」。課程從一些很簡單、稀鬆平常的破冰遊戲開始。然而遊戲中犯錯的人得到的不是懲罰,而是歡呼。因為集體的即興創作建立在不斷地嘗試失敗,這當中需要的是不怕犯錯的勇氣,和夥伴之間彼此的接納。這不正是我們的「團契」生活嗎?想起第一堂課時,我懷著徬徨不安的心面對一群既陌生,年紀又比自己小很多的學員。如今我很感恩能夠結識這一群愛主並願意委身在青少年事工中的夥伴,他們是各大學團契的學生,年輕的青少年輔導,畢業不久的社青,和學校的老師等。在他們身上我對青少年的熱情也同樣被點燃。
第二個對我很有啟發的是「讓夥伴發光」這個理念。在即興的演出中,一個演員可能瞬間變成主角,也可能被邊緣化為支線劇情。每一個人不但要守住自己的角色,也要想辦法支持著整個劇情的發展—總會有人跳出來回應前人所埋下的線索,有人在適當的時候冒出頭推進劇情,也有人忠心地扮演著豐富著整個故事的小角色,這一切卻又能夠彼此和諧地交織在一起。「讓夥伴發光」同樣讓我想到我們領受各樣屬靈的恩賜是為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至於「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弗4:12-13)。
第三個很有意思的是即興劇因為沒有劇本,又要在當下塑造的關係中反射出對白,很多時候劇中所反映的,往往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人格特質、思考方式、乃至於生命中隱藏的難處。有一次在排練的時候,幾位學員演出了一個叛逆少年和姊姊之間對母愛的爭奪和忌妒。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心情很沉重。我想起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那些只想趕快長大,從來不曾好好面對、不曾好好處理、也不曾好好告別的,那些曾經傷害過,也曾經深愛過我的人。我想到我應該鼓勵青少年很認真地面對他們現在所經歷的,特別是那些不太舒服的感受;在我們在世上的勞苦,缺乏,軟弱,忍耐中,體會到神拯救的心意和美好的恩典。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
(「即興靈魂,相遇真我」是在校園團契大樓兩場成果發表會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