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大兒子和小兒子

作者 邱崇原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前陣子的一個主日,慕天牧師來到JC青少年當中分享信息。他當天所分享的經文在路加福音15章11-32節,是耶穌所講的一段比喻,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浪子回頭」的故事。

    這個故事之所以叫做「浪子回頭」,因為我們總把焦點放在那個悖逆、放蕩、散盡家財的小兒子。然而,在這個比喻中至少同樣重要的是那個大兒子。他在一開始就和小兒子一同分了父親的產業(12節);在當時是不可思議、大逆不道的行為。當小兒子迷途知返,父親把上好的袍子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套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又為他大擺宴席之時,這大兒子忿恨不平地說:「我服事(δουλεύω)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這裡「服事」原文的意思是「做奴隸」,比小兒子浪子回頭後自覺不配再做兒子,願成為父親的「雇工」(μισθίων,17、19、21節)還要低階。也就是說,小兒子固然不珍惜自己兒子的身分,放蕩形骸,大兒子也無法體會到作為兒子的福分,過得如同奴隸一樣。

    團契時間時我設計了一個體驗的活動。我們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大兒子,一組扮演小兒子,並分別帶開。大兒子組被吩咐做一些勞力的工作,例如打掃廁所以及整理教室。小兒子組則被帶到一個放滿零食、飲料、和桌遊的空間,並要求他們「不能彼此交談」。整個體驗活動的時間只持續了20多分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小兒子組」實在受不了了。當我們回到大組,我讓兩組用1-5評量剛才的「痛苦指數」,非常有意思的是小兒子組至少一半的人的痛苦指數都在3以上,相較於大兒子組大多是1-2。

    為什麼那成堆的桌遊沒人想玩,零食食之乏味,不過是20幾分鐘卻是如坐針氈、度秒如年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不能彼此交談的他們失去了「關係」。我們就好像是那小兒子,我們想要天父的一切,卻不想要天父的關係。然而真正能夠滿足我們的,卻是與父神的關係—我們受造在與祂的關係當中,那是我們最深處的渴望和需要。而大兒子組的學生們之所以不覺得痛苦,是因為這一群青少年一邊打掃,一邊親密地聊天打鬧,一點都不覺得是苦工,更不覺得自己是「奴隸」。這應該是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在神家裡面的生命景況—我們蒙召成為他的工作,也是與神同工的,那是我們生命最美好的意義和價值。

    整個體驗活動結束後等著青少年的,是他們最愛的披薩和炸雞(遠勝過之前的零食飲料),如同耶穌的比喻中那個歡慶的宴席。耶穌常常用「宴席」來比喻天國,聖經也用「羔羊的婚宴」來描寫世界的終結。因為我們的神願意與我們同在,願意與我們分享祂豐盛的一切,也願意與我們一同歡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