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沉澱、再出發
我們在基督裡,知道在神的創造中,安息使一切完整。安息標記了人類的起頭,亦是我們生命更新的源頭。
今(2011)年我們夫妻帶著腹中的長子一起進神學院接受道學碩士的裝備,今年正好滿十個年頭。這十年來,華神四年,竹北勝利堂六年,孩子們相繼出生,湊成了一家六口。過去這六年,我們感謝神的憐憫與弟兄姐妹的接納,有幸參與教會的成長,能以喜樂地與弟兄姐妹並肩事奉,學習在主裡承接彼此的生命。從進神學院便提醒自己,這一生都需要持續學習和裝備。我們夫妻按個性都是不自覺會找事情做的人,但我內心時常有個訓誨的聲音說:既然站在牧養的職份上,就不能讓事情填滿所有的時間,否則有一天必然會枯竭。因此,三年前開始以選修生的身份回華神修習神學碩士,盼望透過修課鞭策自己不停止學習。如今回頭看,基本學分都已經修畢,只剩下論文的寫作和一些附加的要求。
我一直不太能預見走到這一步,因為從上第一門課開始,我便感受到兼顧服事、家庭和學業是條極不容易的路。記憶猶新,當時為了準時到桃園上課,天還沒亮就得把兩個大孩子挖起來,控制他們的音量不要吵到老三;教室鐵門還沒開,便送他們到校門內集合區等待,與他們道別後再驅車北上。一路不免要天人交戰:算了別念了,何必弄得這麼累?(尤其每次看到女兒和我分別依依不捨的眼神,讓我常是濕著眼眶開車到學校。)然而,一路走來總有一個意念對我說:事奉的路還很長,再試一週、再堅持一下。隨著老四出生,修課變得更加艱難,時間緊縮之外,精神、體力、耐力更是不足。但神憐憫我,預備很棒的個別指導課老師,讓我能更有彈性地上課與學習。一轉眼,來到畢業前最後一個關卡。
我深知以我的能力,無法以零碎時間來進行神碩論文的寫作和研究,我得要確實地停下來,才能迎接這個挑戰(亦是恩典)。我們思忖掙扎許久,知道在傳道同工人力緊繃時向教會請半年的育嬰假是個不情之請,然而疫情期間似乎又是個最好的時機。感謝傳道與長執同工的支持,讓我們得以如願,一方面盼望能專心完成論文,一方面也期待暫時卸下事奉的職分,好好陪伴家人,整頓我們的家,學習神教導我們安息的功課。
我們預計從今年十一月一日到明年的四月底休假,請大家為我們代禱,能真的好好沈澱與休息。希望經過適度的抽離、休息、重整,我們一家能找到更穩健的步伐,以更好的狀態,回到事奉的崗位。這幾個月的停課與防疫政策,給我們一家緊密相處的機會,我們深深體會這樣的日子是何等寶貴且重要。長期處於各種忙碌的狀態下,很難有心力好好停下來關注孩子們內心的聲音,然而孩子成長的階段過去了,就過去了,期待這半年對於神所託付的親職也有更多的修正與修復。休假期間我們還是會在新竹地區生活、聚會,僅是暫時轉移重心。願那叫萬事互相效力的主,叫愛祂之人得益處,在祂裡面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