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過年團圓時

作者 邱崇原教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牧養青少年並不容易。但對我來說牧養JC最需要克服的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彼此之間又存在極大的年齡差距(從小六到高三)。要讓一週只見面一次、平時生活又缺乏交集的青少年在短短兩小時的聚會中敞開心門並不容易,也不容易營造團體的氛圍,建立屬基督的信仰的群體。

    然而,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教會的青少年過於親密,形成內聚式的小圈圈。這樣的小圈圈不但限制了新的關係的可能性(例如接納新的朋友),一旦支持這個依賴關係的環境改變了(例如各自上了不同的大學)可能也就找不回當年那個「團契」的感覺。嚴格來說這也不是我們所渴望,在基督裡最終要建立的信仰群體。

    最近因為快要過年,我想起從小到大過年最期待的一刻,無非是許久不見的堂表兄弟姊妹聚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那些平時毫無交集的堂表兄弟姊妹聚在一起的時候,可以那麼輕易地就跨越隔閡、挖心掏肺、欲罷不能呢?在上週JC的聚會中,我向青少年拋出這個問題。那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祖父母、共同的歸屬,有共同的「家」可以回去!那是因為我們之間共同的血源,共同的家族故事,共同的記憶,讓我們共同承載著和收藏著!也是因為我們過去的美好記憶,讓我們期待著每一次的相會!

    是啊,作為主裡的弟兄姐妹,我們不也「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嗎?作為主裡的弟兄姊妹,我們不也共同領受神的話語,被同樣的真理教導所塑造,也被同樣的聖經敘事所觸動嗎?同樣的,JC的輔導們努力營造一個彼此接納和彼此相愛的環境,為的不只是讓學生們享受現存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將這些美好的經歷和感受轉化為對更大信仰群體的依附—你的弟兄姐妹同樣在你未來的大學團契中,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無論在何處,你都可以在那裡的信徒中找到歸屬。

    身處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信義宗牧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他著名的小書「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中非常深刻地刻劃真正的團契生活—是「透過」基督,也是「在」基督「裡」,因著基督的中保才發生的。因此,信徒間的相交既是親密的、實質的共同生活,如同道成肉身的耶穌能夠委身和相愛,也是間接的、獨自的生活,如同主耶穌和父神分離,為的是成就祂的使命。要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才要迎接真正的大團員。

    我不禁想像著到那時,坐成一圈話著家常的,有我高中團契的輔導,有我在美國神學院的教授,有我兒時教會的哥哥,有我在JC帶的青少年,有我在哪次營會中只有一面之緣的弟兄,也有彼得、保羅、奧古斯丁……,嗯,還有耶穌也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