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Translate by google.

主顯節(Epiphany) -什麼樣的目標?

作者 陳慕天牧師 on . Posted in 信仰與生活

    在一個高競爭的環境下,我們習慣設定目標,或是被人設定目標。可能我們每一天也不斷地為他人、家人設定目標;目標的達成會帶給我們成就感,反之則是挫敗和沮喪。設定目標舉凡幾點出門、家裡的物品收納整齊、幾點睡覺,到公司年度目標、績效目標;身體健康指數目標、感情婚姻與家庭,孩子期考成績、操行品德,網路世界的成就、人際網路、表現等,這些都是目標。我們可能都在設定目標的失敗中會慢慢修正,也會在目標的達成中享受滿足和快樂。

    當生活中歷經極大的挫折、沮喪、痛苦,許多時候源頭其實是來自於目標無法達成、來自於因著無法達成對自己的失望、沮喪、憤怒以及痛苦。衍伸出來的是面對生活周圍一切導致目標無法達成的人、事、物的指控、批評與論斷。從外表看,一個人對著他人或是群體的憤怒、冷漠、批評與論斷,心裡頭有時是因為自己期盼的目標被剝奪或阻攔。病痛、意外、各式各樣的事件衝撞導致我們被迫去意識到我們無法掌控一切。這個過程,有時會讓人憤世嫉俗或是讓我們傾向離群索居,對許多人而言,藏躲在自己的同溫層裡,至少還讓自己可以感受到一分溫暖。人一生庸庸碌碌的追逐各樣的目標,但福音給我們一個向上的視野,定睛在永恆的主身上,再從上而下的進入世界。

    過去的星期三,一月六日在教會年中是我們教會很少留意的「主顯節」(Epiphany),西方教會以此日作為紀念耶穌降世為人「首次」向「外邦人」(東方博士們)顯現。聖經中的描繪博士們彷彿當代的天文學家,隨著天上的星前來朝見耶穌(太2:1-12),而這事件的記載,背後傳遞著主耶穌的救恩是要臨到萬民,不分以色列人及外邦人。博士們拔山涉水,以他們當代的專業和判斷追尋著星,他們的目標很清晰,是要朝拜那位來到世界的君王。

    從聖誕節期後,主顯節在教會年的一年中,邀請我們在這段時間反覆思想我們生命中的目標與中心。若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朝拜耶穌,遇見主,這位全能的主樂意向我們顯現,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唯一」。若是有其他「一定要達成的」,我們盡力去做,但也把它交託給主,並且不讓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唯一。

    教會年是鼓勵信徒在每一年中在不同月份中持續地思想、活在耶穌的福音與救恩當中。重複地去體會和思想不代表沒有新意,反而,是幫助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生命的方向和道路。有什麼比起「看見主」、「主向我們顯現」還要更美好?是我們過去的夢想與成就、未來的人生、或是什麼?凝視那脆弱甘願降世為人的耶穌,也看看我們心中無數的目標與成就。什麼才是我們生命中的中心?2021年教會年度主題「天國抵家」,讓「看見主」成為我們的禱告,接受混亂世界中祂不嫌骯髒的來到我們當中,祂樂意顯現給萬民,因為這本是祂來的目的,這也是祂要賜給我們每日可經歷的福音。